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蚌埠学院两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智慧教育之窗
2020-12-09
www.jyzc.com

根据近日《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蚌埠学院《数控技术》(课程负责人:李大胜;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刘春景、杨丽、沈武群、王贤才)和《多媒体创作基础及应用》(课程负责人:李妍;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丁智、何爱华、肖宇、郭有强)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类别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数控技术》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自2007年开设,课程基于OBE教学理念根据章节特点合理分配数控机床结构、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加工实践等教学内容的线上线下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建立全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线上线下各环节学习任务参与度与完成度均融入到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可实时获得各项活动的评价,评价结果可追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闭环考评。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大幅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长足进步,课程学生评教每年均位居学院前列,历年来多名课程任务完成度好,参与度高的学生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中涌现出多名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企业骨干。

《多媒体创作基础及应用》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于2011年,授课对象主要为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课程以翻转课堂试点项目为抓手,2018年春、2019年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试点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在平台发布课程信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随堂作业,及时检测学习成效,并借助平台讨论区开展异步对话、交流和反思,动态构建知识框架;课中,在分析学生线上自学数据以及雨课堂学习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就教学的重、难点选取适合的课程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探究,实现知识的深层次建构;课后,学生开展综合设计项目协同创作,教师从学习行为的完成情况、学习互动的开展情况等方面分析课程全景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支持后续的教与学。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融入到考评体系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评闭环。课程取得良好的评价及改革成效,学生课程评教成绩排在学校前列。历年来,多名课程完成度好、参与度高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蚌埠学院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战略部署,出台了《蚌埠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践行“四个回归”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蚌埠学院教师积极利用微课、慕课、移动教学、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现代教育方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提高,带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下一步蚌埠学院将继续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课堂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动蚌埠学院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提速增效。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行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有助于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据了解,教育部本次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通讯员:汪世臣 刘乐乐 黄灿 杨安升)

2020120930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