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年度人物】孙芳:因大工而温暖
智慧教育之窗
2021-04-08
www.jyzc.com

202104081251005.jpg

【校友档案】

孙芳,河北校友会理事长,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巡视员(正厅级),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原会长。1965年至1970年,本科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

走出家门,马路上车辆已堵成长龙,“不能让校友们等我。”虽年逾古稀,孙芳却熟练地掏出手机,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小旋风般出发!来到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号燕华大厦5楼的校友茶社,孙芳乐呵呵地说:“我骑自行车来的!身体还行吧?”在校友们的称赞中,孙芳爽朗的笑声温暖了整间茶社。伴着一杯热茶,他讲起了那些年在大工的故事。

想到大工,就感到温暖

“能到大工上学特别的不容易。”那一年的八月十六号下午,19岁的孙芳还在田地里和家里大人一起干着农活,突然高中一位同学喊着“飞”了过来。“孙芳,你大连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了。”看了通知书,孙芳还没等心里开花,眉头就皱了起来。通知书上说的70块钱学费怎么办啊!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3个妹妹,当时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挣的工分才值八分钱,家里劳力少孩子多一年下来能养家糊口就不错了,根本没有存钱,他一个大小伙子在家还能帮助家里挣工分,他走了,家里的劳力又少了。“奢侈”的大学能上吗?“去吧,我们支持你。”爸爸拍了拍他的肩膀,东拼西借凑齐了学费。提着老爷亲手给做的木箱子、背着行李卷和一个军用挎包坐上火车,一天一夜,他来到了大工。学费都是凑的,生活费又该如何解决?刚刚入学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孙芳犯起了难。

“一想到大工,我心里就觉得温暖。没有那些雪中送炭,我不可能完成学业。”9月入学,10月初孙芳就收到了学校的助学金。“每月17块钱,特别幸福,感觉一下子迈进了‘小康’”。他给家里写信就说:“我们学校生活很好,比咱家里吃得好。”秋末的大连已经冷了起来,他虽然提着一个木箱子,却是“箱”中羞涩,没一件冬衣。眼看冬天就要来了,他意外收到了学校缝纫社的通知:请孙芳同学前往凌水河畔的缝纫社订做棉衣。他高兴得沿着河畔一路小跑,内心激荡着感激。在这之前,只有母亲为他做过新衣。不多久,他收到了新棉衣,还收到了绒衣绒裤和棉鞋。从此,他的心里也再没有过冬天,这就是“母校”!

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懂得被温暖的重要。孙芳有在中学就担任过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当时在学校他不是一个贪图安静专注学习的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会为同学们服务,时间长了,大家也愿意信任这位热心善良的“河北人”。半个学期后,他由班级团支部组委被大家推选为班长。这下孙芳更忙活了,不但要努力管好班务,还经常组织同学们参加学校的各项社会活动。他经常和其他班级干部商讨如何做好班级工作,摸清班里同学的“小档案”,谁生活上有疾苦、谁学习上有困难……自己能帮的自己帮,自己不能帮的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组织同学们搞“访贫问苦” 活动,听老雇农“忆苦思甜”,为学校周边的贫苦老百姓送温暖,因为“队伍”带得好,孙芳所在班级一直氛围融洽,班级团支部还被评为辽宁省“四好”团支部。

孙芳的德行不仅是有担当,最难能可贵的还有他设身处地急人所困的善良。孙芳进入大工一年后,“文革”开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一些领导、老师被批斗。当时被学校誉为“活着的焦裕禄”的他们班英语老师李爱梅也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身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在李老师最困难无暇照顾孩子的情况下,他受托悄悄把老师的孩子接到自己宿舍照顾并帮助孩子买车票送他们回保定老家。因此,孙芳也受到了一些牵连,毕业时被分到丹东市东沟县前阳乡一个县化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两年过后,李爱梅老师的问题得到解决。她特意给孙芳写了一封长信,诉说了她的情况,她在信中对孙芳在蹉跎岁月、苦难生活时所给的信任与帮扶表示感谢,也为自己当时的情况给他造成的影响表示道歉。看完信,孙芳心里久久未能平静,在被窝里抱头大哭。他为老师的遭遇愤愤不平,为老师的冤案得以平反感到由衷的高兴,做一个厚德臻善的大工人,那封信里,他也读懂了老师的期许。

在大工学习五年的时间,经历了许多许多,参加红卫兵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和徒步到井冈山、韶山串联及学校级队指导员陆敏老师、级主任张广东和林安西等任课老师敬业爱生的高贵品质以及厚德笃学、自强不息的大工精神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他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影响了一生。

五年的大学,从第二年就开始“文化大革命”了,到1968年才开始复课。当时上课是在大连化工厂,一边劳动一边上课而且还是断断续续,大家对此都非常的珍惜,尽管在专业上没学得那么精,但能和工厂的生产设备及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在他们毕业后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树立全方位大服务理念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从政几十年,孙芳的根和初心都在大工。“大工培养了我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这让我受用一生。”

大学毕业后,孙芳被分配到丹东市东沟县(现东港市)化工厂,在维修车间当了一名维修工。尽管当时工厂里的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但他立志要做一个好“老九”(当时厂里工人师傅对大学生的昵称),决不给大工人丢脸!那时候车间里的工人师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年一度的设备大修都是凭着实践经验来进行,但在维修中不时会出现错误重新返工,后来他就用在学校学习的工艺知识,对设备检修进行记录并在工作之余整理出一份设备大修的操作程序(设备维修工艺)。1974年他从化肥厂调离时送给了当时的师傅,他们看了后对孙芳大加赞扬说,“还是有文化的‘老九’厉害,有了这个‘小册子’我们今后每年的设备大修怎么进行,达到什么标准就一目了然了,再不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返工了!”

孙芳在工厂里和工人师傅处处打成一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成为车间里的骨干,多次受到厂里的表彰。在他调离工厂时,车间里的好多师傅把他请到家里为他饯行。

1974年他调到邢台市化机厂,在技术科当了一名技术员,继续负责设备检修工作,后来又当了技术科长、生产科长,帮助生产车间解决难题,1976年,因为当时的军工生产车间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孙芳在省国防工办召开的年度总结大会上介绍经验。在化机厂的工作实践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显示了他的工作能力,1979年,他被调到邢台市经济委员会,进了政府机关。

“踏踏实实做些实事,最能温暖人心。”从厂工的车间维修工到科长、市委工业部副部长、市税务局局长、副市长、省工商局正厅级巡视员,每走一步,孙芳都在用实干诠释人生。

1985年3月,39岁的孙芳调任邢台市税务局任局长。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他学的是化工机械,去当税务局长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专业跨度这么大,能干好吗?孙芳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了组织的任命。当时市委领导对他的嘱托就是要改变市里完不成税收任务的局面。他到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适时提出了“抓班子、带队伍、强化征管,保证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的工作指导意见,经过努力当年的税收任务顺利完成了。

有了这么一个基础,孙芳考虑的不再是单纯的完成任务,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到怎样培植税源增加收入上。于是,他带领业务局长、有关科长多次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和企业领导共同商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为各企业量身定做方案,明确企业怎么搞、税务部门怎么支持并且用合同的形式签订下来。当时他们和市属的几个较大的企业全部都签了合同。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比如邢台市电缆厂,技术改造前年纳税229万,一年后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税收达到1200多万,税务局帮助企业将超过正常增收比例的税收报请减免税,有力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税收杠杆作用,实现了促产增收。

孙芳在税务局任局长的七年里,年年超收完成任务。同时,他不但任务完成得好,而且还动脑筋如何把税务工作做得更规范化,因此他带领大家一手抓促产增收培植税源增收收入,一手抓税务公开,把税务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规范税务干部的征税行为。他们在税务所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公开办税”,开创了全国税务工作政务公开的先河。把税务工作真正放在阳光底下,税务干部依法公开透明征税,杜绝人情税、关系税;纳税人怎么缴税、该缴多少税,看得清楚缴得明白。公开办税的实施有效避免了税收漏洞,促进了税务干部的廉洁自律。邢台市税务局的做法得到了当时中纪委常务书记陈作霖在邢台考察工作时的肯定。1992年,能力出众的孙芳被提拔为邢台市副市长。

1998年,孙芳调任河北省工商局任副局长,后任巡视员(正厅级),离开了工作了20余年的邢台市。离开邢台老家的时候,他在整理私人物品时,又看到了那个已经泛黄的大工学生证。“大工的学生证我到现在依然保存着,我希望自己都能像老师期待的一样,做一个厚德臻善的人。”2006年,年逾花甲的孙芳退出行政领导岗位到河北省消费者协会任会长。

一声师兄,我们就是家人

时间越长,越发觉难以割舍对母校的感情。1999年,母校50岁生日那天,孙芳离校29年之后第一次返校。当年的少年已鬓泛银丝。伫立在主楼门前的毛主席雕塑前,他又想起了那段青葱岁月里的人和事。“我当时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在村里,我和大工一样有名气。”近30年过去了,曾经的校园大部分已经变了模样,但循着当年的记忆,孙芳依然觉得亲切、温暖。怀着对母校的思念,2014年,他又带着全家人到母校参观。

从大工回到石家庄之后,孙芳更觉内心多了一层牵绊。能在石家庄建个校友会多好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多久,校友果然来了。

2009年的一天,孙芳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伙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开口就说:“师兄你好,我是大工土木工程专业1991届裴宗未。”一声只有校友之间才有的称呼,一下子温暖了他的心。随后裴宗未介绍了同行的后来任校友会理事长的工信厅段运保厅长和诸位校友,裴宗未是北京森磊源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的负责人,现任河北校友会秘书长,一直热心校友工作。来的几个人虽和孙芳从未谋面,但仍觉分外亲切,因为都是大工校友,那天他们聊了很久也很投机,中午孙芳还请他们几个一起吃了午饭。

从此,串起河北大工校友之间的一条线拉起来了,孙芳和裴宗未他们达成共识,开始分头寻访散落在河北各个角落里的大工人。就这样,河北的大工校友从当初的几个人,靠着“寻人大作战”发展到60余人。2009年,河北校友会成立了。他们60余名校友一起制定了章程,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其他理事。成立仪式上,在河北校友会中最年长的孙芳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他感慨万千地说:“一声师兄,我们就是家人。”

退休以后,孙芳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为校友服务上。2013年改任理事长后的他说:“总希望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让这些大工人多感受到一点家的温暖。”随着信息时代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孙芳也开始努力适应新的服务方式,给校友们发邮件、上QQ、上微信,搞线上联系。10年过去了,河北校友会已从当初的6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

这几年来,河北校友会每年都会组织各项活动:每年大力支持母校的招生宣传和“援梦列车”活动、沟通和外地校友会的联系和校友企业在河北的项目对接、接待母校来冀考察的领导和人员、促进母校专利项目在河北推广落实、组织校友到雄安新区考察等。2019年5月18日,“我们都是追梦人——河北校友会贺母校大工70华诞”助跑活动在石家庄开启,这是河北校友会截至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校友活动。当天,孙芳带着激动的心情给大家作跑前动员。“祝福大工生日快乐,祝福祖国繁荣昌盛”。队伍的最前方由国旗、校旗引领,大家轰轰烈烈地跑了起来,孙芳也跑跑停停,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满心的温暖涌上鼻头,湿润了双眼。

他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渴望成为母校发展的助跑者。”如今河北校友会正在尽最大努力让校友之间、校友和母校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互动更加有力。“现在的短板是年轻校友活动参与率还比较低。以后我们会多听听年轻人的想法,尽可能多的把他们‘串’起来,让我们的校友事业能够基业长青。”为推动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互动贡献更大的力量!

茶逢知已千杯少,壶中共抛一片心。不知不觉,孙芳的故事已“讲掉”了几壶好茶。茶社是河北校友会的精神家园,茶社不大不小,刚好可以装下校友们的大工故事。(责任编辑:秦博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