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余君才新书《向大地认领故乡》推荐
余君才
2023-03-06
www.jyzc.com

书名:向大地认领故乡

作者:余君才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书号:978-7-5155-2388-0

图书简介:

本书系作者近三年来所发表文章的精选集,共收录了近百篇文章,其中多篇文章曾被选入上海、河北、江苏、福建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高考模拟试题。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体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在城市的生活里仰望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意、温暖、干净、朴素、典雅而又略带着一些忧伤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最真挚的声音,深刻的思考,理想的追寻,以及作家心中的少年记事。其中文字的灵动和篇章的完美结构,可以成为当代年轻的写作者的学习范本,也是青年学生学习的至臻读本。

专家荐语

余君才的文字切近时代,介入生活,是现实的,也是诗意的。他用苦难叙事关怀生命,用真性深情凝成独特文字。他的散文既是对生命的自省,也是对生活的思考,关乎人生,关乎社会,关乎民族。他的散文风格独具,烙印着作者的“指纹”,展示着散文景观中无数的可能。

——李一鸣(作家,评论家,文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办公厅主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余君才的文字,或深思,或冷峻,切中时弊,直击内心,写出了从乡村走向城市这个转型时期人们内心的彷徨和挣扎,写出世间的疾苦和疼痛。他有自觉的担当意识,关心民族的当下命运,也体察身边人与事的细微变化,重视个人的人生体验,尤其把乡村与城市的融汇、冲突、希望与绝望写得令人纠结,读之久久无法释怀。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记得美国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许多作家回答,之所以选择写作是受老师的影响。所以一个教师进行文学创作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文本上,他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精神氛围,一种尺度,一种观察事物的方式,给生命和心灵以滋养。朴素、自由、真情的表达,无疑可视为范例。

——杨克(著名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  )

余君才是才子,也是一名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么多年来,他的写作和教学成绩斐然。余君才的作品极具诗意美韵,语言又不乏哲理和真诚。抛开宏大叙事,关注当下生活现实,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他的作品包含了对现实的观照和写意,为读者带来心灵的碰撞与共鸣,让人获得纯文学带来的审美享受。

——胡牧(重庆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后,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

余老师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他的文字,他的人,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芬芳。教师作家,我想,这和特级教师一样,也是一项伟大的荣誉。我要把他送给我的朋友。

——王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 

所以读君才,你会很轻易地想象出那个自我陶醉愉快的读者,那个独行独品独悟的思者。有如莽莽草原上散落的花,文章蕴味无穷。你会发现,收获亦将是多元的。

——欧阳国胜(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作者简介:

余君才,生于1981年,作家、教师,获广州市骨干教师、广州市高中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等称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第九届文代会代表。《读者》签约作家,2018年度中学生喜爱的十大作家,公开发表作品百余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小说选刊》《散文》《广州文艺》《青年文摘》《读者》《羊城晚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其中多篇作品被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选入中考、高考试卷及备考教材和模拟试题,指导学生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因为经历,所以懂得》《爱着爱着就淡了,走着走着就散了》《向大地认领故乡》等作品集5部。

名家推荐

恩典与回望(序一)

陈洪金

余君才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位青年才子,在很多报刊上,都可以读到他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已经走进了各种权威选本,走进了中学教辅读物和试卷,特别是在近年来,多篇文章成为了20多个省市中高考模拟题,形成了非常广泛的读者群,这足以见证余君才不俗的写作实力和水平。这次,他向我们奉献出的这本书,是他创作的最新成就,也是他精品力作最为集中的全新展示。

追忆把人无数次拉回到曾经出发的地方去,凝坐的时候,孤独的时候,一件件往事,一个个曾经让人牵肠挂肚的人,便在心里浮现。这时候,回忆就如昙花一样开放了。那些年少时候的故事,回望中的记忆又尤其令人牵挂。回忆是需要浇灌的,有人用酒,有人用一个又一个穿越千山万水的电话,有人却是在用文字浇灌记忆和乡愁。余君才既是一个在南方城市闯荡的游子,又是一位才情四溢的作家。当我们在生活的陌路上四处奔波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地会在内心里向着最初出发的地方,情深意切地回望。而这种回望,又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焦虑感和虚空感,并且形成旷日持久的饥渴式的想念,试图寻找一种慰藉,让我们的内心安静下来,并且得以安顿。

余君才的这本《向大地认领故乡》,正好回应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呼喊,对少年情怀的的念念不忘,对回不去的故乡的怀念,和对城市生活的深思,对那些记忆深处的日子的回忆,那些从生活中顿悟的人生智慧,让我可以在某个时刻安静下来,让他的文字伴随着我们度过一段时光,然后再出发。

每一个人的回忆,都有很美好的时光。在作者的少年时代,每一个黄昏和清晨,都曾经用故乡和亲人把我们包围着。而我们在记忆里留下的脚印,似乎都还残留着我们的体温。但是,事实上,这些丝丝缕缕的体温,其实也就是我们在生命里对人生、对生活、对故乡、对亲情等的美好记忆。

君才写下的这些文章,正好验证了这种特殊的体现存在,也正好验证,人间值得。

在他的笔下,他以点点滴滴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在或长或短的文字里,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城市,他的故乡,他的生活,他的亲人,他年少时的林林总总,他的殊途陌路,他的城市生活和少年情怀。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这些都是他生命里的切肤感受,通过阅读这样的诗意、温暖、干净、朴素、典雅而又略带着一些忧伤的文字,我们看到的了一个作家用他最真挚的声音,深刻的思考,理想的追寻,以及作家心中的少年记事。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太多感同身受的记忆,在他的文字里被一一复原。正是这样的一些文字,让我们可以在那些事物与情景、过程与细节、时代与背景里,看到曾经被我们疏远了的、模糊了的、遗忘了的许多年少的往事。而这一切,都是中国乡村曾经一直存在的,并且坚守了数千年的乡村,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故乡。相比于当下,这些余君才笔下的林林总总,已经显得非常珍贵了。

当我们行走在通往城市的路上,泥土的气息被喇叭声所淹没,那才是不久之前的事情。而在这样的转型时期,很多乡村和故乡,我们是回不去了。余君才的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里所呈现出来的文字,正是与我们所有的人一起,通过各自的努力,竭尽一个作家所能的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

在余君才的这本《向大地认领故乡》里,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巨变,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深思。他更是用他深刻的思考和不断地追寻,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弊病,引发人们的共鸣。

他通过自己的文字,用一篇篇散文,或诗意的挥洒,或深情的抒发,或理性的笔触,或对时代的深刻把脉,让我感觉到了作者对于这种时代巨变留下的内心体验,以及时间在行走中留给我们的恩典。也正是涌动着作者血液、夹杂着作者心跳、携带着作者体温的文字,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在新的道路上,在新的光阴里,我们的身上承载了许多鲜活的人生际遇、秉性和气质。它们将带着我们走向新的远方。

但是,不管走向哪里,生命最初出发时的憧憬与祝福,人生最初的美好和纯真依然存在。不管生活过去了多久,历经了怎样的人生故事,我们都还得认真生活。不管走了多远,经历了怎样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都可以向大地认领故乡。

如果你还有行囊,那么就请带上余君才的这本书,一起出发吧。

是为序。

(陈洪金,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

意境苍凉,哲思幽远(序二)

欧阳国胜

第一次读余君才,是在《散文选刊》上,其间我也正在创作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寄出那一份牵挂》,可能都出生农村,都有相同的父亲和相同的经历与感受吧,他的《流泪的蓑衣》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随即,我大段引用了他的文字:“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余兄精妙地捕捉到了那种对父亲与乡村极其细微的真实感受。

因为体会太相似,似乎我们有着相同的父亲,那种亲近感一下子拉近了我对余兄的印象。于是我百度“余君才”,读他的博文,居然在他的博文中读到了刊发我那篇《寄出那一份牵挂》的日报电子版。然后找到了他的QQ,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神聊。虽迄今仍未晤面,却感觉神交已久。

余兄比我小,却果然诗人气质与男儿本色。我们常常互发文章交流写作体会。这本书《故园无此声》给了我无限惊喜,又呈现出了一个写作体系,让我分享了一位颇具潜质优秀诗人在散文领域同样卓越的文思与哲想,是这个酷暑中的一泓清泉,那份浓浓的书香氲氤、醇醇的诗意弥漫、幽幽的意境苍凉、密密的亲情怀抱、怅怅的歌声萦绕等让人清爽一夏。

余兄的散文有着一份浓浓的书香氲氤。我喜欢读书人,自然特别喜欢爱读书的诗人或散文家。余兄就是这样的一位君子。他在《乡村的夜》中说:“我喜欢在静夜里,读一本书,读托尔斯泰、读沈从文,我将那些细密而温暖的感受都付诸文字,将那些黑夜都写进了我生命的诗行。”读余君才久也,你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余兄的散文有着一份醇醇的诗意弥漫。君才兄是诗人出身,能在大学寝室的一张苇席上与同学读海子,读博尔赫斯等。早在读书期间就办过“四人诗展”。这本散文集,除每一辑前均配有雅致的小诗外,几乎整本集子都充满了诗意。

余兄的散文有着一份幽幽的意境苍凉。读余君才,你会很轻易地想象出那个自我陶醉愉快的读者,那个独行独品独悟的思者。余兄能很轻松地用简笔稍加勾勒,那份幽幽的苍凉意境便出现在读者的眼前。简洁的语言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智慧。尤其是我爱死了那一篇《火车穿行在川东土地上》,“炊烟升起在黄昏的村庄”、“车窗外飘过的一个个草垛”、“那些在水田里扑腾扑腾低飞的不知名的鸟”等简直就是一幅幅醉人的风俗画。

余兄的散文有着一份淡淡的哲思包围。哲思独感有如莽莽草原上散落的花,有了这样的花文章就蕴味无穷。 “夜里的风吹得更紧了,我脱下外套给父亲披上,在夜里寂静无人的城市的街道上,我更像是父亲,父亲更像是儿子。”(《父亲的手推车》)这样的语句,读来美美的,又怅怅的,让人心生怜惜。

余兄的散文有着一份密密的亲情怀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尼采语评后主之词:“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在余兄所有的散文中,吾独最爱的是他写父母亲情及思念故乡的文章。我认为,这是他用血写就的,是他集子中的精华与神韵所在,尤其是他对父亲独到的体悟。道理很简单,缘自于他的真诚与真爱。因为真,所以切。这与季羡林“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的观点是一致的。《父亲的手推车》中那个挚爱穿草鞋却绝不让儿子穿草鞋、到了大城市还躲着去捡纸皮和塑料瓶卖、借散步悄悄去火车站帮人拉行李被警察误抓被哥哥认为出丑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似的父亲,就是中华民族的老父慈父形象。《流泪的蓑衣》、《乡村的夜》等都是妙手偶得的作品!我常爱不释手,并多次用作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选文。

读余君才,常常让我想到沈从文与汪曾祺。虽然余文不像沈汪师徒文章那样平和冲淡,但一样鄙弃了宏大的叙事方式,将作品的视角转移到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经过回忆与情感渲染的发酵,提升到诗情雅趣的审美层次,营造出了诗意化的审美境界。黄裳在《故人书简》中说,汪曾祺在文学上的贡献是“打通”, 着力于打通诗与小说、散文之间的界限,营造一种新境界。君才兄诗人出身,时尚之人,故其散文亦打通了诗与散文、歌词,甚至是阅读等之间的界限,所以读余君,你会发现,收获亦将是多元的。

“黄昏燃起的炊烟是联系我和家乡的脐带”,“(父亲挂在老屋土墙上的衰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等,如此智慧的充满想象诗意化的神来之句像一粒粒珍珠,散见于《故园无此声》这本集子里,给人以无限惊喜。

清代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己亥杂诗》)而元代赵孟頫却说:“闲居有真趣,曲肱寄余情。”(《奉和本斋先生首夏即事》)在浮躁扰人的现世,或清晨或傍晚,曲肱捧读这样一本接地气的散文,诗文共赏,余情甚欢。

(欧阳国胜,厦门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新书节选

人间值得

说起来是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我还依然记得清晰,也许应该从我选择到南方的时候开始。那个夏天,热闹的生灵们在树枝上鸣叫,风吹在脸上热得滚烫。火车站的人山人海,与南下的孤独寂寥相比,反而让我感觉到平静和希望。

面对着这热闹的人间,我的心里常常涌起一阵空虚和寂寞之感。

这些年,在路上,有具体的和不具体的悲伤,也有有形和无形的快乐,喜忧参半往往是人生的常态。生命就是这样,本来的清闲与忙碌,犹如歌残宴散,但生命却充满寻找的趣味。

一路上,遇见山河大海,遇见草木花树,遇见城市,也遇见村庄……一路上,总是遇见,也不断告别。我们会遇见一些人、一些事,他们被邀请进我们的生命里,成就我们年轻的生命之美;而那些遇见之事,或喜或悲,如同烙印一般深埋记忆深处,成为我们成长的勋章。我忽然意识到,这些遇见和别离,共同构成了过去的我,成就现在的我,正经历着当下的生活。 

在漫长的生命长河里,遇见即别离。这些记忆和经历,都是岁月给我们的恩典。我们遇见的每一个自己都稍纵即逝,只是下一个自己永远都是全新而充满期待的。世间种种,唯有美好的期待最令人动心。生活有时是一条不太宽阔的河流,只有当一个人远离了繁华和喧嚣,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才会慢慢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因为人生自有真趣在。

诗人顾城说: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每个人心中总会珍藏着一个梦想之地,倾其所有去为之守护。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许多事我们往往都不会记得。就像风不记得一朵花的香,不记得一棵被踩疼的青草,不记得有谁曾在我们的生命里存在过,然后又稍纵即逝。记忆有时总是靠不住的,而书写是一场漫长的抵达。

小时候的事情,记忆中的乡愁,或者昨天的经验,依旧是那么鲜活。他们也同样构成了人间生活。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层厚厚的盔甲,也都会有一个特别柔软的角落。我相信,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寄放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总会有一天,或者在一生中的某一刻,我们将因为领会了生命的真趣而心满意足。

厚积落叶听雨声。

现在,在南方的雨夜,一个人坐在窗前,聆听窗外的雨声。一些坠落的叶子,在夜晚毫无声息的翻飞。一只被雨水打湿的鸟在窗台上冷得瑟瑟发抖。

这么多年,一直让人奇怪的是,南方的春天,竟然落叶翩翩。满城的雨水,模糊的痕迹,让我想起《诗经》里的句子:且以喜乐,且以永日。但面对每一天平凡的生活,面对真实的生命,我惭愧的却是,有时我们并不能免俗。

朱光潜先生说:“生命对于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就因为我们对它还没了解。既没有了解生命,我们凭生命对付生命呢?我想到了这世间纷攘的人们。”其实,生命既复杂,又简单至极。每一个人都经历着不一样的人生,那世间种种,不过都是岁月变成了生活。

在生机勃勃的南方春天里,我们都在等待着什么。

也许,那些美好,终将发生。只是时间稍纵即逝,我想与你共赴这一场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