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传统武术花开校园树德育人沁润心田——《山东商报》专访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教授
山东商报
2023-06-08
www.jyzc.com

编者按 近日,《山东商报》执行总编辑王希忠对话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专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进校园”进行深度访谈,并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遗周刊》以整版篇幅推出独家特写。《山东商报》以生动的笔触呈现了齐鲁师范学院“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的文化源流、建设历程和实践成效,以及文化育人的学理性思考。该长篇通讯采用鲜活的新闻视角,从综合育人、实践创新、学科建设等三个维度,讲述了学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探索。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非遗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印刻着文化的基因。非遗在传承中弘扬,亦在传承中创新。传统武术是我国非遗项目中重要的门类,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文化的象征与化身。在山东,在齐鲁师范学院推动下,传统武术走进象牙塔,融入同学们的生活,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分享学院传播非遗,传承武术的先进经验。

让武术成为一门必修课

以传统武术传承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明确提出将以“武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视为重点规划项目。同年,教育部将武术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中华武术对应着“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等育人目标”。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力保护黄河流域戏曲、武术、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传统武术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源于林松柏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意志品质综合发展的深刻认识。林松柏深知传统武术对于身心健康、精神意志建设等方面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他认为传统武术具备“育体、育智、育心”的综合育人价值。在大一新生入校军训环节中,他注意到许多学生戴着眼镜,甚至有不少学生在军训动员过程中晕倒。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更是持续学习的基础。于是,立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当代大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让武术走进校园”的计划便在林松柏的心中诞生了。

对于齐鲁师范学院的同学来说,武术教育就在身边。与其他学校不同,武术在这里成为一门“逃不掉”的必选课。“刚开始推行武术课的时候,确实有学生有一定抵触情绪。但是经过学习,同学们逐步了解了武术的内涵,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收获了身心上的益处,便喜欢上了这门课程。除必选课外,武术任选课也很受欢迎。在校园的操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同学们习武的身影。”林松柏介绍。

武术课堂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门需要身体实践、运动的课程,同时也是一次文化学习的机会。“学习武术先学武德,习武需将德行教育放在第一位。同学们上课学的第一件事便是施抱拳礼,既勾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之心,也让武术学习充满仪式感。”林松柏对记者说道。在校园中,同学们遇到武术教师时,便会用他们独特的打招呼方式表示敬意——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并拱手,施上一个抱拳礼。

自2018年起,齐鲁师范学院便将武术课程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推广中华传统武术。如今,齐鲁师范学院已有2万余名大学生修习了武术课程,为发展注入武术基因。

让学校成为最好的非遗传承空间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记录了止戈为武的故事,意为能够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武是技击的艺术,也是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文化。从最初的武斗到止戈,其中体现的不仅是武术思想的进阶,也是武术仁和思想的展现。积极学习、弘扬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在时代需求的背景下实现创新,齐鲁师范学院的武术教育开发之路也赋予了传统武术新的生命活力。

2017年,齐鲁师范学院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等机构共同设立的齐鲁师范学院武术教育中心,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武术教育的推广普及,同时,开展武术育人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目前,中心专家人数已达56名,建立了一支武德高尚、理论过硬、技术精湛、实践力强的校园武术师资队伍。

有了稳定性强、教学质量一流的教师团队,便为后续广泛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工作提供了基础。目前,北京、山东、安徽、广东等省市共近千所中小学校都与齐鲁师范学院开展合作,共同将传统武术融入校园教育。此外,中心还编撰了从学前至大学阶段的各年级武术教学大纲及视图类教学课件,研发制定了一整套武术考核方法及标准,并组织不同层次、类别的武术比赛,为开展武术进校园的具体实施与推广提供有效的保障。

“不止是传统武术,对于其他非遗来说,我个人认为学校是最好的传承空间。学生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传承弘扬发展的主要力量,学校教育陪伴学生一生,非遗也可以通过学生进行再次传播。比如,孩子们在学习武术后需要完成课后作业,内容就是将武术技能教给家长和朋友,无形中将传播群体再次扩大,带动传统文化持续弘扬。”林松柏表示。

推广传统武术进校园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遇到了同学不理解等问题。通过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式,武术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学校降低推广成本,也为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保障。“希望我们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让社会更多人能够看到武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益处,争取到更多资金投入相关工作,推动项目更好发展。”林松柏表示。

学科建设带动教育创新

传承历史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一起继续参与创造。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不断推进,期间也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可供借鉴的方法。通过购买服务、共建武术教育联盟等形式,齐鲁师范学院的校园武术推广成果获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设武术专科专业和本科培养方向的合作,为在中小学持续推广校园武术提供了人才支撑。

作为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建校70余年来,齐鲁师范学院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服务山东基础教育方面优势突出,为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广阔平台。

在培养武术教育的方向上,师范院校有着另一种优势。“不同类型院校推广武术的侧重点不同,体育类院校更注重以竞技能力为标志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而我们则是将武术普及为标志的育人为最终目的。我校推广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工作重点也落在文化传承之上,通过武术传承实现育人。“林松柏表示。许多学生虽然是零基础,依然可以通过学习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领略武术魅力,化身武术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武术学习和练习是对学生意志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对其品格塑造和培养的过程。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武术动作有了基本的掌握,筋骨得到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得以增强。其中,水平高的同学还可以进入校武术队进行进一步训练。”林松柏介绍。齐鲁师范学院已获批武术一级专业会员单位,武术教育中心的共建单位之一—新华机构获得了全国中学生武术联赛和锦标赛的独家承办权。此外,还与俄罗斯维亚茨克国立大学、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联合举办“首届中俄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会”。通过以学促进、以赛促学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武术学习积极性。

经过六年多的系列建设,“中国武术协会专业一级单位会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黄河流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花落齐鲁师范学院。2022年,齐鲁师范学院武术学院在青岛揭牌成立,对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学校特色发展进行有效探索。2023年3月,与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合作共建、以青少年近视防治为特色的“武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实验室”揭牌成立。

在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第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专业特色的文化遗产本科专业(授予历史学本科学位)。“文化遗产本科专业今年开始招生,通过培养学生挖掘整理非遗能力,促进非遗传承弘扬,激发非遗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林松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