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乡野为课堂 联合工作营探索贵州乡村振兴创新道路
西交利物浦大学
2023-08-23
www.jyzc.com

2023年7月17-30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将课堂搬进乡野之间,共同举办了为期两周的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两校师生期望借鉴乡村振兴“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落,探索利用教育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与路径,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西浦设计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高级副教授陈冰博士是该工作营的指导老师之一,来自西浦设计学院、西浦国际商学院、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产金融合学院不同专业的14名学生以及贵州民族大学的26名学生参与了此次工作营。

(联合工作营师生与贵州新关村村民合影)

工作营的前四天,两校师生们对苏州特色田园乡村的代表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他们深入乡村,与当地村民、游客、投资方、运营方等多个乡建利益相关群体沟通交流,全面剖析不同类型的苏南乡村在全周期振兴的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等不同阶段所曾面临的挑战、机遇及解决办法。

师生们走访了长漾里、树山村、林渡暖村,并深入探访苏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回顾了苏州城乡发展的历程,对苏州城市更新进行了讨论和学习,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全局视角来反思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

7月20日,联合工作营的师生们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对乡村振兴(苏州)案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钞秋玲教授,党委副书记、中国文化教学中心主任谢波博士出席了汇报晚宴,他们鼓励师生将所学的乡建经验用于助力西南地区的乡村振兴,并通过东西部乡村振兴教学活动的联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思路。

(联合工作营师生在改造后的江村图书馆)

工作营第五天,师生们来到贵州省贵阳市,调研了作为贵阳市民族艺术、特色建筑、地方产业、文化旅游典型代表的青岩古镇与夜郎谷。陈冰博士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有助于学生们感受地方文化,同时能更好地思考基于贵州民族特色去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工作营选取了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新关村作为目标乡村展开后续实践工作。为了从全域旅游的视角为新关村找准发展定位,师生们先后走访调研了龙井村、山王庙村(小摆沱)等青岩古镇周边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西浦建筑学专业学生肖景文说,她参加本次工作营是出于对贵州少数民族聚落的兴趣,希望用自己所学的建筑学知识为当地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

“在实际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之前对少数民族文化和建筑的理解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并且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也无法深入到每家每户进行详细的调研。

“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和与当地村民的交流,我对贵州少数民族聚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加了关于建筑如何与文化相融合的认识,还收获了跨专业合作的经验。这次经历也让我对乡村建设和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道。

之后,工作营师生带着前期调研和策划成果来到新关村进行深入调研,走访了村落的特色古井、茶马古道遗址,寻找村庄尚未被梳理挖掘的民风民俗和特色文化。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与村民、村委积极沟通,提出了围绕村道和茶马古道进行改造的振兴方案。

(工作营师生在新关村进行内部汇报及意见征集)

作为本次振兴方案的重要环节,师生们在工作营最后一天策划了一场成果汇演活动,邀请村民切身体验以教育和艺术赋能为新关村带来的变化。

(新关村成果汇演)

该活动以“稻秀布依、水泽新关”为主题,打造了一条特色文旅打卡街道,从拦门酒、井水西瓜,到牛棚咖啡、稻田走秀,期望以此唤醒当地村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进而形成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内生力量。

(新关村成果汇演)

来自西浦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张凯波表示,这次经历让他对乡村振兴有了全面且深刻的体验,也切身体会到这项事业任重而道远。

他说:“我意识到,所谓振兴并非是简单的做规划、出图纸这一类的纸上谈兵,而是极具综合性与复杂性的一项工作。本次工作营让我体验了规划师真正的工作内容,我也很乐于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下去。”(图文提供: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 编辑:钱懿、胡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