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学校福祉特色建设工作,明确重点任务落实情况,3月28日上午,长春人文学院在东校区行政楼416会议室召开近期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会。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会议由校长张兴海主持。
会上,党委书记柳轶、副校长付宏政、副校长陈彬、副校长刘涛、科研处长陈景翊先后围绕学校宣传工作推进情况、思政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情况、青年教师发展协会工作开展情况、产业学院建设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福祉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培养工作推进情况、福祉文化在后勤领域建设与打造工作推进情况、福祉学研究开展情况及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情况等九个方面进行汇报。
会议认为,在宣传工作方面,学校现有的宣传思路较为完整,下一步将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点,以穆树源董事长心有大我、坚持公益办学,并把打造人文福祉作为毕生追求的教育情怀为切入点,搭建宣传架构,建立宣传矩阵,提升宣传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
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学校积极与企业对接,了解自身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短板,将OBE教育理念植入其中,成立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切实让产业学院发挥促就业效能。目前,已与北京康复之家集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健康照护部、邻里之家康氏集团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探讨定制培养、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模式。
在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已初步完成福祉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拟开设“福祉原理”课程,建立“福祉原理”虚拟教研室,准备课程讲义,撰写教材。构建福祉专业“1+4”通识课程体系和构建其他专业“10+X”福祉特色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同时,成立“大学生人文素养学习中心”,推进包含文化素养、艺术素养、运动素养、福祉素养、职场素养、劳动素养6大课程模块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
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福祉专项有序推进,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推动71项福祉专项课题和13部福祉专项专著、教材工作,其中有三部教材、专著已完成初稿。积极申报福祉方向课题。在各类课题申报中,大力培育和推荐福祉方向项目。在2024年获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有6个福祉相关项目。正在申报的202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智库专项课题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有关福祉方向的课题近20项。《福祉研究》辑刊今年预计出刊2期,已与吉林人民出版社签订协议。正在积极筹备5月中旬校内福祉学建设发展及人才培养研讨会和10月中旬第二届福祉学科建设发展及人才研讨会。
在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培训,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举办学术大讲堂系列活动5次,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培训机构为全体科研骨干联合举办两期线下和线上两期课题申请质量提升培训班,邀请专家为科研骨干进行AI助力科研的实操训练。通过系列学术培训活动,大大提升了科研骨干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组织“科研骨干专项课题指南征集”工作,共征集课题71项,经专家评审,优化选出41个课题作为今年科研骨干专项课题,其中有21个与福祉相关的选题,现在正在申报中。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坚持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广大师生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每年列出并落实几件民生实事,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学校温暖。
张兴海校长对近期重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学校要在认知上破局,在观念上突围,在思维上重构,要打破人为的学科壁垒,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文科的重要性不取决于学生数量,而取决于质量,文科需要以思想深度而非规模取胜。既要打破传统框架,又要守住精神内核,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找准特色定位,为把学校早日建成具有人文福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供稿作者:李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