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宣传月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入学即入职 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老年健康管理、生活服务、老龄产业等领域的老龄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为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扩大中高等职业院校涉老专业招生名额”“推动构建与老龄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北京市先后出台《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等30余项涉老政策,涉及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分类保障等老龄工作的各方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立项专业群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团队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近几年,学校积极探索“入学即入职”模式改革,为首都输送了相关专业毕业生数千人、培训在职骨干16000余人天,覆盖北京90%以上养老领域头部企业。

一主要做法

01明确政行企校职责,形成有效协同的管理体制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给予学校财政专项支持,扩大京外养老专业招生计划,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见习职工社保缴纳机制,调动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组织优势,为扩大“入学即入职”规模提供保障。企业发挥育人的主体性,一生一岗,按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量身定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学校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学工部和二级学院于一体组建团队,实行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形成科学分工、各负其责、有机统一、有效协同的管理机制。

▲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各司其职

02构建“四双两共三三制”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养老专业面临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差、留行率低、产教融合不深入等问题,在与北京市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前期合作办学基础上,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行业协会的调研,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产业资源,顺应学生成才发展规律,将现代学徒制(职前3年培养)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职后3年培训)相结合,从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基地四个维度来开展学徒制培养,共同建设行业标准、共同承担培养成本,构建“四双两共三三制” 入学即入职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双两共三三制”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03立足“大思政课”建设,开展思政育人成效与人才培养质量一体化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除了岗位实践,也参与到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切实了解行业发展,助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塑造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共同开发精品网络思政课程、定期邀请思政名师开展线上交流讲座,拓展教育时空,提升教学效率,拓宽思政教学模式。

二成果成效

01为国家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了劳职方案

学校在推进“入学即入职、工学结合”项目中,发挥人力社保行业办学优势,创新性融合“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在养老教育领域实现“四双两共三三制”育人模式新突破,探索建立见习职工社保缴纳新机制,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了实践案例。

02构建产教融合范式,驱动学校实践课程体系全面升级

学校与“入职即入学”项目企业共同牵头建立了“京津冀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并依托共同体与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进一步推动形成了一项行业标准,为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随着改革深入,学校新增养老实践课程3项,职业素养课、生活美学课程8门,更新课程标准27份,确保教学紧贴行业前沿。

03社会影响形成辐射效应,项目规模逐步扩大

“入学即入职”教学改革先后吸引了工人日报、新京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并被光明网、新浪网、百度、腾讯多家网站或公众号转载。该改革项目曾多次在北京市养老人才高级研修班、国内同类院校交流会议等平台上进行模式分享与经验交流。吸引北京市国投健康、北京国控、海淀区民政局等多方关注。在此基础上,第二批“入职即入学”订单培养项目实现了人数与参与企业的扩容,展现出项目活力与扩展能力。

04双身份赋能启航,卓越成长,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飞跃性提升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职业素养与实操能力显著提升,毕业时,多数学生技能可达“养老护理主管”水准,加速职业晋升。部分学生更获社会认可,受访闪耀央视荧屏。在各类创新竞赛中,学生亦斩获佳绩,包括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