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新经济学家智库在北京航宇大厦举办了题为“稳定币的未来”的研讨会。广州商学院名誉校长李晓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主旨演讲。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京东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太辉等10余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贺力平教授主持。
李晓教授从历史视野、影响挑战、中国对策三个方面来讨论稳定币的未来发展问题。第一,稳定币的诞生是符合政府控制货币发行的历史逻辑,其核心目的在于筹措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纸币本身就是金属货币的代币,是代替金属货币票据请求权的一种信用货币。稳定币是连接区块链虚拟货币资产的新代币,这种演变是一个“代币之代币”的过程。所以,稳定币合法化仍旧是在政府控制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这种无法遏制的货币扩张冲动的延长线上。第二,关于稳定币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法币与私人货币并行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是有赖于技术;二是政府的认可。稳定币打破一国只能有一种货币流通的传统观念,开启了一个货币多元化时代,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但是,稳定币在于跨境支付方面带来极高的便利性的同时,能否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稳定币会带来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在金融理论上,会使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失效;二是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进而重塑美元体系;三是货币管理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第三,关于中国的对策。一是应当把中国香港稳定币市场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测试窗口和行业,而非大国博弈的工具;二是注重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是否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人民币本币标价的国际通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准;三是依靠技术实现货币领域的“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必须在规则和制度方面做出深化调整。
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们围绕稳定币监管确定性、技术可靠性、场景规模化等展开深入探讨。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李晓教授精彩的发言和深刻的观点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为促进业界与学界交流、推动数字货币理论与实务研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 李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