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老气横秋?
美院学子出手,千年蒲草直接变潮玩
14位湛江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00后创客
带着“蒲草筑梦”创新创业项目
一头扎进湛江太平镇
用设计+科技+创意
激活千年蒲草编织技艺的商业潜能!
团队设计出圈产品、打造萌系IP、引爆直播流量...
还成功入选了广东省“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优秀典型案列
今天,咱们一起看看
这支年轻团队是怎么把非遗玩出圈的!
要破圈,先破“茧”
团队负责人叶恒宇同学介绍,“蒲草筑梦”这个项目“脱胎”于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石云曾经的“大创项目”。一直以来,石云副院长深耕非遗的现代设计转化,她敏锐地洞察到太平镇几乎家家户户赖以维系的千年蒲草编织技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是湛江珍贵的非遗文化,传统编织技艺一旦被现代设计赋能,就能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于是,她将这颗种子精心培育,最终落地成这次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的“蒲草筑梦”行动,交到了这群充满热情的学生手中。
▲石云副教授与团队成员召开项目会议
初抵太平镇,扑面而来的不仅是蒲草的清香,还有一道意想不到的“考题”——语言关。团队成员大多听不懂当地通行的雷州话。队长叶恒宇同学回忆起初次访谈时的“小尴尬”:面对一位和蔼的老爷爷,队员们用普通话热情提问,老爷爷始终报以理解的微笑和点头。直到访谈结束,大家才恍然大悟:老人家其实并未听懂!调研眼看要“卡壳”,关键时刻,队员张宝源凭借流利的雷州话“火线救场”,才让珍贵的技艺传承故事得以顺畅流淌。克服了沟通障碍,团队深入乡间小道与古朴工坊,用问卷和真诚对话探寻蒲草产业的真实脉动。
团队记录当地人晒蒲草过程
调研越深入,挑战越清晰:从业者普遍高龄化、年轻血液稀缺、品牌影响力薄弱、销售渠道单一、产品样式缺乏新鲜感……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千年技艺的延续,也制约着当地的发展活力。也正是这些调研,让团队切身感受到了传承的紧迫与创新的契机:老手艺需要焕新,产品需要有“颜”有“品”,市场需要多元拓展。
▲石云副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开展调研
灵感在交融中迸发
直面挑战,同学们决定用专业能力为古老技艺注入“逆龄生长”的基因。“设计前,我们会深入研究当下的时尚潮流,确保最终作品能打动现代人的心。”叶恒宇强调团队的设计理念。为了吃透蒲草编织的精髓,成员们扎进工坊,细心观察、记录每一种编织技法。针对传统纹样质朴有余、时尚感稍逊的问题,团队制定了“多款纹样并行设计”的策略,明确了“非遗+文创”的核心转型思路。他们从蒲草的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提炼其美学精髓,再进行现代化的加工、改造与再设计,巧妙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我们设计的初衷,就是要让非遗真正走进老百姓的日常。”于是,一个个充满巧思的文创构想变为现实:将蒲草巧妙镶嵌的“国潮”麻将牌盒,为日常用品注入独特文化的蒲草纹理餐具套装,融合肌理感与极简美学的蒲草系列首饰(耳环、项链、手链等),还有散发着自然清雅气息的蒲草编织包袋、渔夫帽、拖鞋等,这些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让蒲草以全新的姿态回归生活,谁说传统不能很时髦?
▲团队部分作品图
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虽有不同,但激情和创意同样炙热。即使是刚进入设计领域的大一同学,在石云副院长、黄柳源副教授的专业指导和团队内部的“技术共享”氛围下,也大胆投身更具挑战性的面料融合实验。他们尝试将柔韧的蒲草与多样的现代纺织面料进行创意混搭,最终创造出55款别具一格的蒲草时尚单品——飘逸灵动的蒲草纹理连衣裙、造型感十足的编织草帽、兼顾环保与个性的创意手袋...每一件都像在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让古老技艺焕发出令人心动的年轻活力。
好的产品需要更强的声量
“产品创新只是第一步,要让蒲草真正焕发新生,强大的‘声量’同样关键。”在石云副院长的启发下,团队果断拥抱新媒体阵地,双管齐下打造影响力。动画专业的李文同学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构想:“我们可以尝试创造一个融合龙猫和蒲草元素的专属IP形象!”这个极具“萌力”的想法瞬间点燃了全队的热情,大家一致认为:借助IP的亲和力和传播力,是打破文化壁垒、连接年轻群体的绝佳桥梁。于是,憨态可掬的“蒲草调查专家小龙猫”诞生了!它头戴充满探索精神的护目镜,挎着标志性的小蒲草篮,胸前的装饰和服装配色都与蒲草的自然色调巧妙呼应,角色与蒲草技艺的联系被设计得既生动又紧密。
在线上“战场”,团队铆足了火力。他们深知,在自媒体时代,这是让传统手艺“活在当下”、触达年轻受众的核心阵地。线上直播被选为重要突破口。但如何避免枯燥的产品展示?团队集思广益,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蒲草时尚直播秀”。太平镇文化站摇身变为充满活力的临时T台。灯光亮起,动感音乐点燃气氛,团队成员们自信地化身模特,身着亲手设计的蒲草服饰、佩戴相关饰品、手拿创意包袋,踏着节奏轮番登场,全方位展示产品的独特魅力。直播间内,分工明确,协作高效:一组队员化身妙语连珠的主播,负责趣味互动和蒲草文化知识的生动讲解;一组在后台紧张备品、构思吸引人的话术与福利活动;还有一组紧盯屏幕,实时管理评论弹幕、引导话题热度。这场视觉、文化、互动三重奏的直播,成为了他们创新实践中最具传播力的高光时刻之一。
回顾这场充满汗水与智慧的“蒲草筑梦”之旅,队长叶恒宇用三个朴实的词语为团队画像:“优秀、团结、创新。”这三个词,如同调色盘上的三原色,最终调绘出一幅00后用青春力量赋能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千年蒲草,在这群年轻人的巧思妙手与实干精神中,正吐露着前所未有的蓬勃新绿。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将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源自非遗、服务乡村的青春热忱,持续探索,助力传统文化以更加自信、更富活力的姿态,深深融入时代的脉搏。
这群大学生用行动证明——
创新,就是最好的传承
他们用“小项目”盘活千年老手艺
更闯出了文化的新路子
你的热爱在哪里?
快带上你的脑洞和勇气
一起加入创新创业的浪潮吧!
或许下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破圈者”
就是你!
(通讯员丨林绮雯 李诗莹 李雪梅 黄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