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网络育人成果突出 荣获全国校园新媒体建设双项大奖

7月14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的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引擎高校领航行动暨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作为全国民办高校代表受邀参会,并凭借近年来在网络育人领域创新实践和突出成果,荣获“2024年度校园新媒体融合共建40强”“2024年度校园新媒体联合培养突出贡献奖”双项国家级荣誉,是全国唯一获奖的民办高校。学校大数据部部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媒体中心主任龚静老师获评“2024年度校园新媒体十佳指导教师”。

立足新时代 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

在“网聚青春正能量 绽放创意新梦想”的主题引领下,本次会议汇聚了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领导及全国200余所高校代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孙芙蓉在讲话中强调,要“以网络文化建设为抓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实践成果,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所深耕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高度重视网络育人工作,将其纳入“三全育人”体系,依托大数据部新媒体中心,打造了“创意+技术+思政”的特色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媒体素养的新时代人才。龚静部长在“高校融媒体育人矩阵构建”主题分享中介绍:“我们通过‘分层培养、项目驱动、实战输出’的机制,让学生在新媒体实践中既练就专业技能,又筑牢思想根基。”

成果导向 打造新媒体人才孵化高地

据统计,近三年来,我校新媒体中心累计向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共青团中央、中青校媒等国家级平台输送学生编辑近30人,是参与人数较多的高校之一,学生编辑打造多个10万+推文,参与制作的网络文化作品阅读量超5亿次,深受好评。其中,刘楠妮、王卓、谭志超、刘俊、袁雨薇、杨潇、张成杰等多名同学获得国家级、省级平台表彰。

这种“以赛促学、以岗育人”的模式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网络育人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大数据部新媒体中心功能,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新媒体中心斩获了新媒体大赛、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各类国家级、省市级奖项近40项;官方视频号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高校视频号影响力榜”前100名;学生团队也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可视化融媒体团队”(全国百强)。

创新育人机制 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研讨会上,龚静部长提出的“三维联动”融媒体矩阵建设思路引发关注。“平台、校地、校企”协同的发展格局,强化“本地链接”,给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实训平台,积极跟行业接轨,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分组讨论环节,各高校代表对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大学生在线新媒体工作室主任刘艳表示:“该校打破资源限制,通过精准定位文化艺术类院校特色,在网络育人领域形成了可复制的‘川文艺经验’”。

站在数字化育人的时代潮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将继续深化“网络+美育”特色,在“深耕内容、赋能团队、拓展平台、服务师生”的基础上,以“建强一支队伍、打造一批精品、服务一方社会”为目标,为培养适应新全媒体时代需求的文化艺术人才探索更多可复制的“川文艺经验”,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贡献川文艺力量。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