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师魂,化工育栋梁 ——“齐鲁最美教师”候选团队绿色高端化工教师团队

绿色高端化工教师团队以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山东省十强产业——高端化工和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群为目标,是一支在教育教学、科研与产教融合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团队,获评了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

团队依托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枣庄职业学院、山东省应用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汇聚了众多优秀人才。现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高等职业院校)1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4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枣庄市首席技师8人和枣庄市技术能手26人等组成的专职教师团队。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化工与制药系党支部以“党徽映心,化工筑梦” 党建品牌为引领,通过整合理论学习、支部班子建设、教师队伍优化及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与专业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同频共振。2023年9月,顺利通过省级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验收;先后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枣庄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荣获枣庄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连续三年在学校考核中保持优秀等次,同时被评为校级五星级党支部、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支部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支部书记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枣庄市先进党务工作者、市三等功奖励等荣誉称号;支部多名党员教师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枣庄市优秀共产党员、枣庄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人入选山东省“发现榜样”。

教学相长,创新育人模式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探索实践“教学训赛创”五位一体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一种可复制推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探索“专思”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双向联通”实施模式,打造专业课、思想政治课、企业兼职教师三方协同的“育人共同体”,构建“四融入、三结合、三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极为显著的提升,获国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团体一等奖5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学实验技术赛项总决赛争夺赛金奖1项,省赛团体一等奖7项,全国行赛一等奖3项;获全国石化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职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立项建设山东省应用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项,现场工程师项目1项,高端化工市域产教联合体1项。

科研领航,助力产业升级

为服务山东省高端化工十强产业和枣庄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群技术迭代更新,教师团队加强横向课题研究,成立能源与环境功能材料和绿色有机合成2个技术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级星火科技项目、山东省科技厅与教育厅课题。成果方面,发表论文32篇,其中团队负责人柴委发表国际SCI论文7篇;参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计算机软著12项;完成省市课题9项,立项建设课题7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4项。同时,省级绿色高端化工、药品生产制造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枣庄市绿色化工技术协同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技艺技能培训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3项,市、校级奖项23项,其中包括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挑战杯”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

产教融合,铸就人才高地

团队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与枣庄市多家高端化工企业共建“校企研”协同共享式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真实的工作场景。2020年,成功立项建设山东省绿色高端化工新旧动能公共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获批省级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2个,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3年来,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及学校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在三全育人、公众教育、服务社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四位一体”:打造绿色高端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典型案例发布在“灯塔-枣庄党建在线”上;人才培育、产教融合等工作创新发展,相关典型案例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转载,彰显了团队在产教融合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志愿服务,助推技改升级

教学团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2022年团队赴联泓新材料指导企业技师水平考核评价过程,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团队承接化工总控工三级培训,共培训化工企业员工100多人,均取得化工总控工三级证书;对化工专业学生进行“1+X”证书考核,200多人通过考核,通过率比例达到97%以上。

绿色高端化工教师团队以“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升级、培育时代匠才”为使命,形成“党建引领—教学创新—科研攻坚—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助推技改”的全链条发展模式。未来,团队将锚定“双碳”目标,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枣庄样板”。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