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竟藏着“兵工厂”?五年送1334人入伍,党委书记是军人,这所高校的“345”国防教育模式太硬核!
作为广东省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的“兵员大户”,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用一套“345”国防教育模式,五年间将1334名青年送进军营,更在校园里种出一片“迷彩森林”。这个八一,我们一起拆开这座“兵工厂”的“生产密码”——而密码的第一位,藏在学院党委书记柴克生的军旅基因里。
军人书记挂帅:把“兵魂”刻进学校DNA
走进岭南职院勤政楼一楼,一站式服务大厅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退役服务”、“入伍服务”几个字格外醒目——“征兵不是武装部的独角戏,是全校的大事。”学院党委书记柴克生的话,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
这位1979年入伍的老兵,曾任解放军第三医院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等职,荣立军队三等功、全军抗非典三等功。2020年起任岭南职院党委书记以来,他将“军队作风”与“高校使命”深度融合,牵头搭建起“党委统筹-武装部主责-多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每季度主持召开征兵工作专题会,将国防教育写入年度重点工作,更以军人“抓落实”的硬作风,推动多部门协作,二级学院、书院齐上阵,形成“人人有担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此外,学院还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专职教师负责军事理论教学,学院定期组织培训与学术交流。同时,聘请退役军人、国防教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传授实战经验和前沿军事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四维筛选:从“海选”到“精选”的蜕变
“同学,刷到这条短视频了吗?”去年征兵季,岭南职院的视频号一条《退役大学生变装》火出圈——获退役军人事务部转发,点赞量直接飙到5.7万。
这是“345”模式里“四维选拔”的第一招:流量造势。除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学院还把征兵宣“搬”到线下,举办退役军人运动会、征兵宣讲会、退役军人事迹报告会等活动130余场,覆盖学生16000余人次,有效激发学生参军热情。校园随处可见“参军报国,青春无悔”的定制标语。
但光靠热度不够,精准画像才是关键。每年9月新生报到,学院学工系统就启动“兵源雷达”:每年新生入学后,通过学工系统网络调研、谈心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状况、学业成绩及入伍意向,建立参军意向档案。综合分析学生信息,为精准筛选预征对象提供依据。依据建立的档案信息,严格按照兵员征集标准筛选学生。筛选过程中,注重综合素质评估,将思想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作为重点考察内容。截至2024年底,学院兵员预征预储库已储备800余名学生,为征兵工作提供优质兵员资源。
筛选出来的“好苗子”,还要过动态考核关。通过对预征预储库的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跟踪其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对表现突出、思想积极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有人因为沉迷游戏被“黄牌警告”,在辅导员和退役学长的帮助下戒了瘾;有人体能掉队,就被拉进“突击特训营”,每天加练1小时。武装部朱博文老师指着荣誉墙,眼里闪着光,“柴书记说'带学生要像带兵一样较真',我们就是要把'兵苗子'练出兵的样儿。”
五重淬炼:把"学生"锻造成"战士"
如果说选拔是“挑种子”,那么培育就是“育良苗”。岭南职院的“五重培育计划”,堪称一套“组合拳”,而每一招都带着柴克生书记强调的“军队传统”:
★设立预征班,系统化"兵之初"培育工程
设立预征班,以选修课形式开展课程学习和军事训练。课程涵盖思政教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心理健康辅导、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情怀;军事理论拓宽学生的军事视野;军事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军事素养;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服役期间及退役后的发展方向指导。
★培育军事类社团,准军事化开展实践锻炼
如果说预征班是"课堂",那以黄埔突击队为代表的军事类学生社团就是“实战场”。学院成立黄埔突击队、国旗护卫队、狼牙队等多个军事类社团,社团成员达700余人。社团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军事技能训练,2024年累计开展训练活动100余次,参与学生达6000余人次。同时,组织社团。
学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清远市思政教育馆等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浸润,实施国防教育文化育人工程
走在岭南职院思诚书院,随手推开一扇门都可能撞见红色元素:长征微馆里,用老照片、旧军用水壶、褪色的家书串起百年军史;走进学生宿舍区,你看到的是井冈山社区等按照红色文化划分的学生社区。柴克生书记说:“红色基因要像种子一样种进学生心里,这是老兵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体验式训练,搭建沉浸式国防教育实践载体
每年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是岭南职院的“保留节目”:师生徒步完成30公里的夜行军。“去年走到15公里时,我脚磨出水泡想放弃,班长说'当年红军走了二万五,你这算啥',咬着牙走完全程,突然就懂了什么是坚持。”2023级学生小吴摸着脚腕上的旧疤,眼里闪着光。
★专业融合课程:国防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发了一系列国防教育课程。例如,在计算机专业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培养学生在军事信息领域的专业技能;在护理专业开设“急救与护理”课程,提升学生在军事医疗方面的能力;在马院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国防观念。这些特色课程将专业知识与国防教育紧密结合,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防技能。
五年输送1334人:青春与军营的双向奔赴
数据最有说服力:学院近五年累计为部队输送优秀大学生1334人,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学院2022年获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4年成为广东省联合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试点单位。
黄埔突击队的队旗猎猎作响,这群平均年龄20岁的“准军人”,正用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答卷——正如他们常说的那句话:“迷彩是青春的底色,军营是梦想的方向。今天我们在校园里练硬本领,明天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刻进钢铁长城。”
应征入伍指引
新生入伍:入学前先圆军旅梦
1.通过录取通知书附带的征兵宣传册,了解政策及流程;
2.登录全国征兵网报名,参加应征地体检政审;
3.体检、政审双合格后联系学校招生办,报备应征情况;
4.被定兵后,联系学校武装部办理保留入学资格手续;若未被选上,则在役前训练结束后到校报到入学。
注:双合格人员定兵前无需报到或缴学费,未通过者按正常时间入学。
在校生入伍:学业参军两不误
1.登录全国征兵网完成网上报名,参加应征地组织的体检政审,同时向辅导员报备应征情况。
2.体检、政审结果出来后向辅导员反馈,待役前训练通知出来后向辅导员报备参加役前训练计划,辅导员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3.确定能入伍后联系辅导员办理休学手续,学籍保留至退役后两年(与入伍时间长短无关);未定兵的在结束役前训练后返校上课。
毕业班生入伍:毕业服役无缝衔接
1.登录全国征兵网完成网上报名,参加应征地组织的体检政审,同时向辅导员报备应征情况。
2.联系专业主任、辅导员了解毕业条件及要求,在役前训练前提前完成毕业所需的各项材料、作业、毕业设计、答辩、补考等事宜
3.体检、政审结果出来后向辅导员反馈,待役前训练通知出来后向辅导员报备参加役前训练计划,辅导员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4.向实习单位报告应征事宜,做好实习调整安排。
5.定兵后及时向辅导员反馈,做好入伍准备;未定兵的在结束役前训练后返回实习单位继续实习。
毕业生入伍:职场之外的热血选择
1.登录全国征兵网完成网上报名,参加应征地组织的体检政审,同时向辅导员报备应征情况。
2.体检、政审结果出来后向辅导员反馈。
3.定兵后及时向辅导员反馈,做好入伍准备;未定兵的在结束役前训练后返回原工作单位继续工作。
从宣传动员到流程保障,学校始终是学子参军路上的坚强后盾。这个八一,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赴军营之约,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通讯员:王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