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作为教育部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单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学院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文化浸润等举措,学院成功打造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富有特色的生活园区,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党建引领 筑牢社区育人根基
织密组织网络,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学院构建“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师生协同”的三级联动机制,将党支部建在社区、团支部扎根公寓,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覆盖”的党建网络。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行“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将组织生活与社区活动紧密结合。
打造红色阵地,厚植家国情怀。学院在公寓公共区域建设多功能“党团活动室”,配备智慧学习屏,打造沉浸式教育平台。开展“社区微党课”“辅导员领学”等品牌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设计“一廊一厅一室”主题文化空间,营造崇德向善的社区氛围。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学习热情。学院创新开展“青春心向党”系列活动,如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分享会等,累计参与师生达4000余人次。推出“师生共学”党建品牌活动,邀请学院领导、思政教师走进社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红色剧本杀”等沉浸式学习形式,提升党建活动吸引力。
数字赋能 提升智慧服务效能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指引下,学院打造了集智能管理、精准服务、协同育人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生态系统。其中,线上平台涵盖日常事务管理、奖助学金申请、心理健康教育、公寓报修等功能模块,学生事务线上办结率达90%,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5%。此外,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学院能够精准掌握学生出入数据,优化社区管理,为分析学生作息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产教融合 打造特色育人模式
学院依托国家级“双高”建设专业群——煤化工技术专业群,创新打造“煤化工社区”,构建“五位一体”保障体系。通过企业订单班、行业前沿技术阅读角、“煤化工大师讲堂”等活动,将专业教育延伸至生活场景。企业技术骨干担任“社区产业导师”,定期入驻社区开展技能指导和职业规划讲座,实现“产业前沿”与“社区课堂”无缝对接,培养“懂技术、爱行业、有情怀”的能源匠才。
文化浸润 弘扬“蒙古马精神”
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蒙古马精神”,推行“一核两翼五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非遗技艺展示、传统节日活动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吃苦耐劳品质。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率达85%,产出800余件节气主题作品和200余件非遗手工艺品,有效激发了社区的育人活力。
多重保障 筑牢服务“暖心桥”
学院严格落实“安全稳定是硬任务”的要求,通过每月安全隐患排查、消防安全演练、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筑牢社区安全防线。系统整合学生公寓区闲置空间和公共区域,打造约2000平方米的“1(综合服务大厅)+N(10余类特色功能室)”功能空间,满足学生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安全教育等需求,实现“生活场景即学习场景”的深度融合。
同时,学院不断组织教职工队伍入驻,院系领导班子化身“社区讲师”,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专业课教师“靶向赋能”,开展“学业指导进社区”;辅导员“零距离守护”,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生活圈”。通过凝聚社区育人合力,架起服务学生“连心桥”,夯实“全员育人”,把学生社区打造为培养人才的园地。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功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三全育人”的实践园地、管理服务学生的基地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阵地。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学院将持续深化社区育人功能,优化服务模式,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双高”建设贡献力量。(作者:张磊 姜思远 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