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推进活动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不同阶段分类防控指引》。
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各地和幼儿园及中小学在今年9月开展以“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为主题的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作出部署,要求建立科学认知,进一步前移近视防控关口,切实保护好儿童正常的远视储备量,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更快下降。
根据部署将重点开展五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针对性宣教。指导幼儿园和小学结合秋季开学(园)工作安排,开展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科普和宣传儿童远视储备量的定义、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对于预防近视发生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视力监测。指导小学落实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在宣传教育月期间开展1次小学生秋季视力监测工作,重点关注小学生暑假返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幼儿园落实幼儿健康体检要求,每半年检测1次幼儿视力。三是强化预警干预。指导幼儿园和小学对远视储备量消耗过早过快或有近视高危因素的儿童,实施精准预警、重点干预,及时建议家长带儿童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四是落实家庭责任。注重发挥家庭在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途径,向家长普及远视储备量知识,提高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的意识,引导家长科学管控儿童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创造良好家庭视觉环境,多途径增加亲子互动和户外活动。五是综合施策防控。指导中小学校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五项”管理(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管理)和近视防控“六个一”(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