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霍昱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其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旗下顶级神经科学期刊《Neuron》上,首次揭示了阿片类药物成瘾小鼠中存在的“社交趋同”(social homophily)行为及其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
研究发现,经历吗啡戒断的小鼠更倾向于与同样有吗啡经历的小鼠互动,并且,成瘾小鼠发出的气味、身体姿态存在显著差异,诱发社交识别,而同类成瘾小鼠气味可显著增强成瘾小鼠的社交动机,进而介导其社交选择偏爱。
该研究不仅首次在动物模型中系统揭示了自由状态下药物成瘾背景中的社交选择机制,还明确了嗅觉信号在此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调控嗅觉信号或改变社交环境,可能成为预防复吸的新策略。
该论文为霍昱博士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加入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后,他将继续深入探索成瘾与社交行为的神经机制,为推动成瘾治疗的临床转化提供基础研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