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机器人共舞 一场迸发智慧火花的APM盛会在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精彩上演

当少年遇上机器人,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9月6日,“2025年中俄工业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项赛·APM能源争夺战专项赛”北京站赛事在凯博学校体育馆开赛,赛事聚焦青少年机器人操作与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大连等多个城市的百余名优秀选手踊跃参与。在这天高云淡的秋日,他们怀揣着对科技的热爱,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憧憬,远道而来,齐聚凯博,赴一场竞技的盛会,一场智慧与激情的联欢。

△活动现场

少年携机器人启航,向AI时代发起冲锋

中俄工业创新大赛由工信部国合中心、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自2018年起,已在西安、厦门、浙江等10余座城市成功举办了近50场。大赛助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科技人才,为全国青少年搭建起展示才华、交流成长的科技平台。

大赛开幕式庄重而热烈,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俄贸易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俄工业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项赛组委会副主任焦雪梅,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校长、北京康福教育集团董事长刘煜炎博士,北京睿知文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APM 品牌创始人罗钦顺等嘉宾依奖登台发言,他们的讲话,饱含着对科技未来的信心,以及对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的殷切期待。

参赛选手赵*隆同学代表全体参赛选手进行宣誓,本次大赛总裁判长、凯博学校科技航模社孙斌老师代表全体裁判员宣誓。

主持人铿锵有力宣布赛事开幕,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如潮水般响起,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百余名选手角逐APM能源争夺战

随着启动仪式圆满结束,紧张而精彩的比赛环节随即拉开帷幕。

比赛区域,参赛选手两人成组,组成紫方战队与灰方战队,以联盟对抗形式有序投入比赛中。要想在一轮轮资格赛中胜出,靠的是个人实力,也拼的是团队协作能力。站上赛场,他们沉着应战,展现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也吹响了自己向AI时代进发的号角。

备赛区域则是另一番紧张景象,有同学反复测试机器人行走与抓握性能,有同学为一个小故障急得手忙脚乱,有同学围着老师讨论战术应对之策。还有同学第一轮赛后崩溃大哭,因为同组的选手临时退赛,导致自己以一敌二,最终积分情况不理想。流过眼泪之后依然要奋起而战,第二轮对抗赛,这个孩子终于展露了笑脸……这些难忘的瞬间,是学生们科技攻艰路上的珍贵印记,记录下他们来之不易的每一次成长。

下午的决赛最为精彩,这些过关斩将的学生们水平不容小觑,他们的操作丝滑熟练,抓握小球快速精准。连主持人也不由连声赞叹,他们将机器人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

△凯博科技航模社学生参与比赛

凯博学子斩获一等奖2枚

经过多轮资格赛、淘汰赛和决赛,小学低年龄组、小学高年龄组冠军、亚军、季军脱颖而出。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选手专业素养的肯定,对年少学子团队协作能力的褒扬。

历时一天的比赛也迎来了圆满的闭幕仪式,本次专项赛组委会秘书长邵延军、APM品牌创始人罗钦顺为斩获最高荣誉的明星选手们一一颁发奖杯及奖品。

在本次比赛中,凯博学校科技航模社有七名同学参赛。科技航模社是校队,在孙斌老师的带领下,科技航模社成员从暑期起即投入热火朝天的训练之中。有同学说:“这两周来,为了备赛我们每天训练五六个小时,与机器人打交道有苦有乐,但也坚定了未来走向科技之路的决心”。

他们与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战队,参赛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小插曲,但他们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耀,2名同学荣获一等奖,5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其中2名同学晋级将于11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透过这场激烈赛事,我们看到,AI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之际,凯博学校不遗余力,为学生们提供科技的沃土;凯博学子们全力以赴,迎接挑战,展现出创新的活力与激情。未来任重而道远,预祝他们信心百倍,勇往直前!

△参赛的七名凯博学生

△凯博学生的获奖证书

机器人大赛虽落幕,但未来科技的征程尚远。

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机器人,不仅是代码和零件的组合,更是你们对世界的提问。你们此刻的每一次尝试,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当科技的齿轮转动,你们将会与AI时代同频共舞。愿你们用技术传递思考,用创新链接未来,成长为用科技温暖他人、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者”!

特别感谢

特别感谢参与本次活动的27位志愿者,

凯博初中部的学生们,

从早上七点半到校,到傍晚五点半离场,

他们穿梭、忙碌在活动现场,

协助参赛小选手解决突发问题,

协助组委会老师维护比赛秩序,

他们身影成为活动现场一道暖人的风景线。

九年级14人:

王善奇 冯薪宁 李昊轩 李知远 李炫熹 禹嘉明 董奇辉 贺思晴 陈品嘉 李彦辉 陈昊燃 罗斯文 姚至轩 张启航

八年级 13人:

杨涵晰 庄皓翔 陈玉轩 李旭东

何虹漪 王若溪 黄喆 唐楷洵 向玺羽 杨云舒 张凯喆 刘子瑶 李牧宸

△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凯博初中部的学生们

(文字/图片:雅洁)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