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柳轶为2025级新生上开学第一堂思政课

为引导2025级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发展方向、科学规划未来,9月24日下午,长春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柳轶以《在历史中读懂使命,做有理想、肯奋斗、敢创新的时代青年》为题,为2025级新生讲授了一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有感染力的“开学第一堂思政课”。

柳轶书记从五个方面展开授课。一是鉴往知来,在“历史坐标”中汲取精神力量。他从学校办学历程和育人成果出发,结合吉林“三地三摇篮”的深厚底蕴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并通过校友王爽的阅兵经历、杨靖宇支队战旗回归等生动事例,深刻指出:作为一名大学生,既要了解校史,更要胸怀国史,唯有铭记历史,方能更好地展望未来。二是初心如磐,在“学思践悟”中铸牢坚定信仰。柳轶书记深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强调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崇高理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引方向,筑牢信仰之基。三是人文福祉,在“成长实践”中锚定价值航向。他系统介绍了学校建设“具有人文福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详细解读了融合福祉理念、福祉课程与福祉社团活动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新生积极成长为兼具福祉技能与福祉精神的优秀学子。四是思源致远,在“校友担当”中寻找青春榜样。通过展示13个学院的优秀校友代表及其事迹,为2025级新生树立了鲜活榜样,激励大家见贤思齐,明确奋斗方向。五是挺膺笃行,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担当答卷。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强调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柳轶书记向全体新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努力奋斗,主动走出舒适区,在多参与、多体验、多实践中拓展成长边界;二是保持专注,训练专注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三是学会创新,积极拥抱AI时代,不断提升独立思考和冷静判断的能力;四是常怀敬畏,恪守规则,强化自我约束与责任感,锤炼包容豁达的胸襟气度。在互动环节,柳轶书记邀请多名新生诵读一位大学老师写给学生的深情寄语。诵读中传递了师长的殷切期望,为新生规划大学生活带来深刻启发。

许多新生表示,这堂思政课既是一场启迪心智的思想盛宴,也是一本指引成长的青春手册。祖国和学校的发展历程令人深受触动、倍感振奋;优秀校友的奋斗故事,让大家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与期待。大家表示,将把入学后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实践,积极践行福祉理念,努力成长为有学识、有温度、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文学子。

课程结束后,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从讲堂延伸至校史展馆,大家在实景实情中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学校37年来砥砺前行的办学历程与丰硕成果。通过实地参观,新生对学校的奋斗历史与文化底蕴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地理解,纷纷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人文学子”感到由衷地骄傲与自豪。

柳轶书记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堂思政课”,是学校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一环。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价值塑造,也为新生的大学生活奠定了思想基础。学校还将通过系列专题讲座、主题实践活动等丰富形式,持续引导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撰稿:姜剑 编辑:李敬伟)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