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大连理工大学原创校史话剧《烛火》走出校园,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举办校外公演。该剧立体再现了大连理工大学“由党创办、与国同行”的创校历程,生动展现了创校前辈践行教育家、科学家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的理想信念和弘道追求。剧目全部演员均为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学生。
《烛火》的创作始于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为建校60周年打造了科学家故事舞台剧《屈伯川》。“烛火不灭,大工精神不灭”,话剧围绕“接收研究所”“夜访钱令希”“争气港”“教育强国”与“烛光”五幕校史故事展开,重点讲述了1948年至1981年间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心怀“科教救国”之志,在“黄海之滨、凌水河畔”创建大连工学院,推动学校建设、国家发展的校史事迹,呈现了一部大工人科教兴国的史诗,一部讲述“教育、科技、人才”使命的鲜活教材。
2009年话剧《屈伯川》首演时,学校领导、屈伯川老院长的家人与昔日同事及全校师生代表共同观演。此后,话剧《屈伯川》被正式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必修课,累计公演75场,覆盖学校“一校两地三区”超10万名学子,成为大工校园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精神符号”。随着影响力延伸,话剧《屈伯川》迎来剧本、舞台、舞美进行全面升级,新剧目取名《烛火》,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学家故事舞台剧重点推介剧目。作为学校首批“大思政”精品工作项目,《烛火》已从校史叙事走向更广阔平台,截至目前,线上线下观演的校内外观众超16万人次,成为传递“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未来,大连理工大学将以《烛火》为纽带,深化校地合作,继续推动更多原创文化作品走出校园,面向更多观众讲述教育家、科学家故事,让科学家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点燃“火种”,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通过了解校史、传承精神,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来源:校团委 摄影:杨宇泽、李金泽、娄笑慈 编辑: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