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书香满溢。9月27日上午,《忘不了的乡愁:肇庆味道》新书发布会在肇庆市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新书分享会,更是一次对肇庆美食文化、产业振兴与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与集中展示,通过歌曲、故事与书籍,为市民读者带来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味道”的文化雅集。肇庆市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植思华,肇庆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谢政,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谢治菊,肇庆市商务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袁昌政出席。
发布会在悠扬的《忘不了的乡愁——肇庆味道》主题曲中拉开帷幕,歌声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那片属于肇庆的独特味觉记忆。随后,新书在万众期待中正式揭幕。本书主编团队动情地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主编团队表示,这本书的诞生,与肇庆市供销社属下的肇庆市商务技工学校扎实的“粤菜师傅”工程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及省市两级培训基地,该校构建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三位一体培育体系,成为全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人才枢纽,为本书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人才支撑。
学校还深度参与“粤菜+土特产”的融合创新,其大师工作室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西江菜”标准建设,并研发特色菜谱。正是基于这些扎实的工作,才有了《忘不了的乡愁:肇庆味道》一书中收录着100道肇庆特色菜的味觉图谱,更藏着 21个产业故事、无数新农人奋斗的足迹,每一页都是肇庆精神的生动诠释。
学校不仅教会学生烹饪技艺,更带领他们深入田间,与农户交流,让“粤菜师傅”成为连接田头与餐桌、推动土特产增值的关键力量。通过与国际校企合作平台,学校成功助力肇庆裹蒸、龙潭鲍汁莲藕爽等“肇字号”产品“融湾出海”,展现了从“人才培养”到“食材研发”、“产销对接”直至“国际流通”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主编团体分享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风物志或食谱,更是一次深情的回望,一场寻根的旅程。团队走进田间地头,走访乡野街巷,聆听长者和新农人讲述,试图捕捉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习俗;记录下肇庆裹蒸粽的软糯清香、文㞧鲤的鲜美醇厚、茶油鸡的齿颊留香……这些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情感的载体,是连接人们与故乡、与过往最直接的纽带。团队希望通过这本书,将那些“忘不了的”瞬间凝固下来,让乡愁有处安放,让记忆得以传承。
主编团体表示,希望这本书能成为献给所有肇庆人的“情感共鸣箱”,唤醒共同记忆,增强对肇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成为向外界展示肇庆魅力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人了解肇庆、走进肇庆、爱上肇庆;成为对本土文化传承的“一份责任”,激发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是对团队自身初心的“一个交代”,凝聚了心血,满载着对肇庆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此外,活动还为首批10名“肇庆味道”推荐官颁发证书。这些推荐官中,有坚守传统的老师傅,也有勇于创新的新农人。他们分享的故事,正是书中“助农故事”和“新农人故事”的生动缩影——从供销社职工的“扁担精神”到新农人将广宁竹笋做成预制菜年销百万的闯劲,无不体现着肇庆人“务实创新、敢闯敢干”的精神底色。
正如发布会所言,《忘不了的乡愁:肇庆味道》不仅是一本菜谱,更是一份关于肇庆如何通过系统创新,让乡愁味道转化为产业动能、让文化记忆助推城市发展的深度报告。它将成为连接田头与餐桌、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吸引更多人爱上肇庆味道,并积极参与到肇庆农业强市建设、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来。
新书《忘不了的乡愁:肇庆味道》可在线上“供销优农”电商平台及线下各大新华书店购买。
市供销社全体干部职工,市商务技工学校班子成员,市图书馆馆长,以及来自农业、餐饮行业的代表、专家学者、读者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活动。(编辑:李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