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开展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第三十期)

为贯彻落实学校“三个三”发展战略部署,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增强整体科研实力,推动学校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近日起,长春建筑学院科研处牵头,各学院(部)相继组织承办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官微特开设专栏,连续刊载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为教师们搭建学习平台,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注入新活力。第三十期由电气信息学院承办。近日,电气信息学院邀请长春工业大学韩顺杰教授作“学科及科研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专题学术讲座。学院全体教师与部分专业学生参加。

讲座中,韩顺杰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长春工业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整体布局与成效。该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2个学科入选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这些学科建设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校构建的学科方向聚焦—团队结构优化—平台资源整合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韩顺杰教授重点分享了长春工业大学的特色经验。她以获得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的高分子材料教师团队为例,详细介绍了团队如何通过引进领军人才—培育骨干力量—组建创新梯队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该团队28名成员中,拥有博士生导师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在碳纤维材料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仅碳纤维用PAN聚合技术一项就为吉林化纤领军中国化纤市场做出重要贡献。

结合自身管理经验,韩顺杰教授强调了跨学科协作在科研创新中的重要性。她介绍了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高等研究院的成功模式——这一跨院系交叉学科平台聚集了平均年龄仅35周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不同研究方向的碰撞融合,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吕威团队与高光辉团队合作开发的抗低温超级电容器装置,就是跨学科协作的典型成果。

针对产学研融合这一核心议题,韩顺杰教授分享了长春工业大学立足吉林、服务产业的实践路径。学校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战略,在碳纤维全产业链升级、冶金节能、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与吉林石化、吉林化纤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30多个产学研基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40多个,多项成果产业化后为企业创收超千亿元 。

本次讲座为电气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范例。通过系统分享长春工业大学在学科布局、团队建设、跨学科协作和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电气院进一步优化科研生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重要启示。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结合讲座所学,积极探索符合电气院实际的学科发展路径,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