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一年级校本课正式开课!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本课程被细致划分为“知识拓展”“文化浸润”“能力锻造”“身心滋养”四大成长维度,为青春增添了缤纷色彩。
【知识拓展】
在地理学科专用教室,“项目化引领下的地理跨学科融合课”突破了学科界限。史利杰老师把地理与历史、物理学科进行了有机串联,学生们手持气象数据模型,讨论着“内蒙古气候如何影响传统聚落形态”;计算机教室的“智能硬件设计及AI工具实践课”上,白莎出拉老师带学生调试传感器,课堂惊叹声是知识跨界生长的回响,有学生表示“把原理变成能实际应用的交通灯小装置,才发现书本知识能这么‘有用’”。
【文化浸润】
美育中心的马头琴教室,宝音和希格老师的弓弦、蒙古族音乐的韵律和学生们的赞赏目光碰撞出火花;在“中医文化启蒙”课堂,王磊老师带领大家辨识草药标本。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中变得鲜活。
【能力锻造】
王晓清老师抛出“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模样”的问题,学生们在职业卡牌游戏里规划;计算机教室的“DeepSeek——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呼德尔老师引导学生用AI工具拆解学习任务。这些课程里,“能力”是一个个可操作、可实践的步骤,让学生们在探索中靠近未来的自己。
【身心滋养】
体育馆街舞教室,汗水与笑容绽放;足球课上,李俊老师带学生奔跑释放活力,用团体游戏帮学生放松身心。这些课程让青春烦恼在兴趣与运动中被温柔化解。
校园里,这些由校本课编织而成的“成长”故事还在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环境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向着未来的自己稳步迈进!(文/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