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子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斩获1金3银1铜,百分百获奖率彰显育人实力

喜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子在 2025 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斩获1金3银1铜,百分百获奖率彰显育人实力

近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圆满落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五支参赛队伍不负众望、全部载誉而归,成功斩获“1金3银1铜”,创下学校参赛以来最佳成绩,获奖率高达100%,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梯队,以亮眼表现彰显“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办学成果。

赛事突破:五队全员获奖,创校史最佳成绩

这一优异成绩,标志着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世校赛舞台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回溯三年征程,学校成绩稳步攀升:2023年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024年提升至1金1银1铜;2025年再攀新高,奖牌总数达5枚,呈现“逐年进阶、持续突破”的良好态势,充分印证了学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牵头,联合35家国家部委和行业组织共同举办的国际性职业教育赛事,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规格最高、覆盖范围最广、行业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技能赛事。

本届大赛以“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为主题,赛事难度与竞争激烈程度再创新高。赛道数量从去年百余个赛项组大幅融合为43个,竞赛内容更强调跨学科、复合型能力,对选手综合素质提出极高要求;同时,今年大赛整体获奖数量较去年减少约30%。在此“优中选优”的竞争环境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餐饮、土木建筑施工及能源动力4个赛道(共吸引全国31个省份、478支队伍参赛)中表现卓越,五支队伍逆势突围、全部获奖,共斩获1金3银1铜,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二名,为广东省在这4个赛道以22项获奖总数荣登全国榜首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广东省代表队中的突出力量。百分百获奖率远超大赛平均水平,不仅凸显了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持续投入与显著成效,也是地方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图1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的4个赛道中各省份获奖总数排名

图2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的4个赛道中全国各高职获奖总数排名

注:以上统计分析图表采用最新AI大模型技术生成。

数据来源: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旅游、餐饮、土木建筑施工以及能源动力这4个赛道正式公布的获奖数据

统计时间:2025年9月17日

备赛纪实:全校同心攻坚,暑训磨剑终成锋

从备赛到夺奖,每一步都凝聚着全校上下的同心协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指导,刘贻新校长、袁光华副校长、姚家芳副校长多次亲临训练现场指导和慰问师生,召开专题会议统筹资源,解决实际困难,明确“真实场景、真实任务、真实技能”的备赛导向;教务处根据竞赛通知建立竞赛三级组织架构和备赛方案,从人力、物力、资金等全方位提供保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全力配合,工商管理学院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部领导、参赛团队师生更放弃整个暑假,战高温、磨方案、强技能,开展系统高强度集训。最终,在竞争最激烈的“旅游赛道”高职组比赛中,伍新蕾、谭健萍指导,陈钰婷、赵芷琪、陈心怡三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凭借作品《客雁归梅 寻根觅美》摘得金奖;餐饮、能源动力、土木建筑施工赛道三支队伍斩获银奖;旅游赛道研学旅行方向团队获铜奖,用实力交出亮眼答卷。

图3 刘贻新校长亲自指导旅游和餐饮赛道团队

图4 袁光华和姚家芳副校长带队指导土木建筑施工赛道以及旅游赛道研学旅行团队

获奖详单:群英榜上题名,硕果纷呈示实力

【金奖榜】

赛道名称:旅游赛道

获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项目名称:客雁归梅 寻根觅美

指导老师:伍新蕾、谭健萍

获奖学生:陈钰婷、赵芷琪、陈心怡

最终成绩:平行组第一名,复评全国第四名、广东省第一名

项目简介:“梅香客途”团队以客侨寻根溯源、感受客家真善美为主线,通过“文化深挖+体验重构+服务增值”三重升级,精心原创了“客雁归梅 寻根觅美”文旅接待服务产品,坚持“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秉承生态文明理念,严格遵照最新《导游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以文旅匠心服务彰显客家人文温度,以前沿数智科技赋能客侨接待全流程,打造出“情智交融”式客侨文旅接待服务体系,全面激活客家山区文旅接待服务产业链,为客侨文旅接待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项目深度融合猫狮舞、客家山歌、围龙屋、客家娘酒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新编排与生动演绎,充分展现了客家儿女的家国情怀、文旅英才的服务匠心、时代青年的守正创新,绘就一幅客家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图5 旅游赛道金奖团队

图6 旅游赛道金奖颁奖现场

【银奖榜】

赛道名称:餐饮赛道

获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项目名称:茶油里的东方烟火——创意山茶油宴

指导老师:杨锦冰,黄勇强

获奖学生:王育慧、陈惠珊、李楚颜、苏恩赐

最终成绩:平行组第二名,广东省第一名

项目简介:项目以“茶油里的东方烟火——创意山茶油宴”为主题,聚焦食材本真价值挖掘。利用茶油产业优势和食材特色,坚持绿色、低碳、营养为要素,以“一特四融”为理念进行山茶油菜品制作。通过结合省级非遗烹饪技艺,智能炒菜机等现代设备协同工作,充分展示食材鉴别、原料加工、菜肴烹制、装饰摆盘等核心工序,制作出黄金鱼蓉山茶花、嫩滑茶油象形笋、咸鲜茶油白玉塔、香甜茶油松鼠酥四道茶油宴菜品。通过巧妙融合茶油文化环境布置、特色主题服务和宴席菜品意境,使食客在休闲宴饮中沉浸式体验东方烟火味。同时,通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呈现,扎实的烹饪技艺和先进理念,充分展现了食养东方的匠心哲学,让世界感受中华烹饪美学和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

图7 餐饮赛道银奖团队

图8 餐饮赛道团队备赛日常

【银奖榜】

赛道名称:土木建筑施工赛道

获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多模态智慧消防全系统融合与技术创新

指导老师:伍懿美,蔡志敏

获奖学生:李瀚逊、张钊堃、曹榴、陈锦豪

最终成绩:平行组第三名,本赛道高职二组广东省第一名

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老旧小区消防系统 “品牌壁垒高、协议碎片化、老旧设备脱节” 等痛点,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能力的战略部署,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深入研习并严格遵循智慧消防领域的技术规范、数据安全标准与应急处置流程要求。项目致力于突破传统消防系统局限,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感知技术、人工智能分析引擎(特别是计算机视觉、热成像分析等多模态感知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现有消防设施与建筑智能化系统,构建高度协同、智能预警、快速响应的新一代智慧消防体系。竞赛主要包括消防喷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的设计与施工,智慧消防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等内容。致力于为土木建筑等行业培养出更多的拔尖技能型人才,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9 土木建筑施工赛道银奖团队

图10 土木建筑施工赛道团队备赛日常

【银奖榜】

赛道名称:能源动力赛道

获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零碳枢机-多能互补协同控制的新型电力系统

指导老师:苏文斌,罗坤明

参赛选手:吴书堉、纪梓欣、黄金文,洪楚武

最终成绩:平行组第三名,本赛道广东省第二名

项目简介:本项目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精准聚焦新能源行业多能互补协同控制复杂、新能源设备运维困难、新能源消纳瓶颈的三大痛点,依托智能终端产业学院,联合本地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力从三大创新维度精准发力:一是开发智能协同控制算法;二是构建无人机巡检系统;三是开发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通过三大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致力于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零碳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指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图11 能源动力赛道银奖团队

图12 能源动力赛道团队备赛日常

【铜奖榜】

赛道名称:旅游赛道

获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项目名称:科技探秘恐龙蛋 巧思智造新文创

指导老师:杨红霞、冯四朵

获奖学生:叶丽荣、李舒仪、朱倩倩 、关开偲

最终成绩:平行组第四名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科技探秘恐龙蛋,巧思智造新文创”为研学主题,深度结合恐龙文化与现代科技、实验探究,联合中国科学院王强博士、河源市博物馆设计高年级研学课程,将学生带入一场“自然与科技”的跨界对话,助力博物馆科普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课程巧妙融合人工智能、蛋的压力测试、蛋壳显微镜试验以及恐龙主题饮品创意制作、3D打印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掌握恐龙的科学知识、体验科技创新的魅力,同时激发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及生态保护的责任感。此外,该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观察、实操、设计、分析和总结中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领悟科技力量及其对人类发展、生态保护的深远影响。

图13 旅游赛道铜奖团队

图14 旅游赛道研学旅行团队备赛日常

育人支撑:政行校企协同,项目锚定本土需求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政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强大支撑。参赛项目“贴地走”,精准对接本土产业需求,政行校企“手拉手”,共建区域育人生态圈,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万绿湖、河源市餐饮行业协会、广东雅达电子有限公司、河源市恐龙博物馆等多家合作单位(企业)全程助力,各参赛项目均源自合作单位(企业)一线实际需求与真实业务场景,真正实现“真实项目进大赛、真实问题促学习、真实技能助成长”,是学校深耕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是人才输出“稳落地”,赋能地方产业升级。

更值得关注的是,获奖项目与河源当地产业链实现“精准对接”。其中,荣获一金一铜的“旅游赛道”及获得银奖的“餐饮赛道”团队,均来自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群——该专业群紧密对接河源“文旅康养”产业集群,聚焦客家文化、生态旅游、非遗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与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万绿湖景区等单位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发特色项目、推进“岗课赛证”融合,为河源生态旅游名城建设输送优质技能人才;而获得银奖的“能源动力赛道”“土木建筑施工赛道”团队,则源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该专业群主动服务河源“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与广东雅达电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基于企业真实技术需求设计参赛方案,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赋能。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斩获一金三银一铜的亮眼成绩,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见证,更成为地方职业院校深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从参赛项目锚定本土产业需求,到协同育人链接地方资源,再到人才输出赋能产业升级,每一环都紧扣河源“1+3”产业集群发展脉络,将职业教育的“校地共生”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学校对接河源“1+3”产业集群、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生态的直接成果。目前,学校已深度参与河源国家高新区产教融合、政行校企服务中心建设,与万绿湖景区、雅达电子等本地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技术需求与科研资源精准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成果转化:锚定地方发展,打造产业人才蓄水池

站在起点,优异竞赛成绩为学校科学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增添了底气。未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机制,将大赛经验转化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动力,持续优化“产教共生、四师共育”育人模式,强化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综合培养。学校始终以“服务河源、贡献河源”为办学导向,此次获奖的专业群更是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旅游管理专业群每年向河源文旅行业输送数百名毕业生,多数进入万绿湖、巴伐利亚庄园等本地重点文旅企业,参与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景区运营管理等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则与河源国家高新区深度合作,毕业生在广东雅达电子、河源中兴通讯等企业就业率超 60%,不少人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助力企业攻克电子信息领域技术瓶颈。正如大赛成绩所印证的,这种“产业需求导向、本土资源支撑、实践能力为重”的培养模式,让学校成为河源产业升级的“人才蓄水池”,真正实现了“办一所大学、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地方职业教育价值。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弘扬“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奋斗精神,以“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赛教融合”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河源产业转型升级,为职业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未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深化“赛教融合”与“产教融合”,让更多技能人才在河源产业发展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河源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建设现代化绿美河源注入更强职教力量。(作者:廖宁 通讯员:卢添进)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