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年度 “高光账单”,让世界看到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学子的数理化实力

叮咚,

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学科竞赛年度"账单"出炉!

闪亮的2024-2025学期,

学生备赛项目21个,涵盖9个跨学科知识点;

斩获全球金奖13枚,全球银奖7枚,全球铜奖6枚,

全国金奖19枚,全国银奖28枚,全国铜奖66枚。

这份厚厚的年度成就,是少年们和世界“交手”的回合,

不局囿于小小校园,学生的对手来自全国各地。

一次次全力备战,一次次团队配合,

他们仿佛一叶帆,驶入大海,

在浩瀚无垠的碧蓝中激起或大或小的浪花。

荣誉并不是竞赛的全部,

思维的淬炼与眼界的拓宽,让他们坚信“山高人为峰”,

面对学科迸发的热情,失败后重来的勇气,

历练一颗自信勇敢的心,

让坚毅与信念,成为未来漫漫征途的“硬核装备”。

2025-2026新学期开启,

新赛季的号角已吹响,带着这份“成长账单”的底气,

向着心中的热爱和坚持,

少年们将在新的赛场上劈波斩浪,再创辉煌!

新学期伊始,凯博初中部收到一份闪耀的年度学科“账单”。

2024-2025学期,初中部备赛项目21个,涵盖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公益、传媒、微积分、计算机等9个跨学科知识点;参与赛事的学生们累计斩获276枚阿思丹理科国际测评及思科特高质量奖项,其中全球金奖13枚,全球银奖7枚,全球铜奖6枚;全国金奖19枚,全国银奖28枚,全国铜奖66枚,区域级奖项137枚。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凯博师生深耕数理化,学科硬核实力的体现,更是“以科创立校”学校的用心所在。那么,这些成绩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契机,藏着什么样的学习密码?

△HOSA参赛学生合影

01.全球比拼的舞台上,

初中学子提交了一份闪光的“年度账单”

1)数学类竞赛:4个全球金奖,1个全国金奖5个全国银奖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从日常生活到高科技发展,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像人工智能算法、卫星导航系统背后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学校重视数学,学生们喜欢数学,数学也是学生们参赛最多的学科。2024-2025学年,凯博初中部学生直面全球难题,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举斩获多项殊荣:

在澳大利亚数学测评中获得2枚全国二等奖,21枚全国三等奖;在美国数学测评中获得2枚全球优秀奖;在英国数学测评中级测评中获得1枚全球金奖,2枚全球铜奖,在初级测评中获得3枚全球金奖;在袋鼠数学思维挑战中获得1枚全国金奖,5枚全国银奖,13枚全国铜奖;在北美微积分测评中获得1枚全国铜奖。

小贴士:赛事介绍

澳大利亚数学测评是由澳大利亚数学联合会创办于1978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数学竞赛之一,覆盖32个国家超1600万学生。该测评注重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难度从小学到高中分为5 个级别。

美国数学测评由美国数学协会于1950年创办,是全球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数学竞赛之一。考试分为AMC8(初中)、AMC10(高一及初三)和AMC12(高中)三个级别,其命题及阅卷由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名校教授团队负责。AMC奖项在学术领域认可度高,其成绩已成为藤校敲门砖。

英国数学测评由英国数学基金会举办,始于1996年,是英国规模最大、最权威、影响力最深远的数学测评活动。UKMT主要测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技巧,按照难度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JMC/IMC/SMC)。

袋鼠数学思维挑战活动由澳大利亚著名数学家 Peter O’Halloran于1980年发起,目前,它已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国际数学思维挑战赛,8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每年超过600万学生参加。袋鼠数学思维挑战从学龄前至高中分为7个难度等级。

北美微积分测评,全美极受欢迎的校际微积分挑战赛,由数学教练Joseph Quartararo和Henry Hull于 1980 年创办,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微积分世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微积分作为大学理工科、商科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物理类竞赛:8个全球金奖6个全球银奖,1个全国金奖

物理是探索世界奥秘的钥匙,这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引领着学生们以科学之眼,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奇妙规律。

2024-2025学年,凯博初中部的学生们不惧世界舞台的挑战,在与全球学子的比拼中展现强项优势:在英国物理测评初级中荣获4枚全球金奖3枚全球银奖,中级测评中荣获2枚全球金奖,3枚全球银奖,高级测评中荣获2枚全球金奖;在“物理杯”美国高中物理测评中荣获1枚全国金奖。

小贴士:赛事介绍

英国物理测评(‌BPhO)是物理类含金量最高的国际赛事之一,始于1979年,由牛津大学、英国物理学会和Odgen基金会合作组成。该竞赛的办公室设在牛津大学物理系,背靠牛津,成绩深受英国大学的认可,据说约70%的牛津、剑桥物理工程系录取者都参加了BPhO。BPhO适合13年级及以下学生,竞赛分为多个级别,包括JPC、IPC、SPC和BPhO Round 1及Round 2,不同级别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

“物理杯”美国高中物理测评始于1980年,是全美极具影响力的高中物理思维挑战赛,是由美国权威物理教师协会(AAPT)举办的一项学术探究活动。每年接近四月,全球 11 个国家超过 500 所著名高中、上万名高中生参加。

3)生化类竞赛:1个全球银奖,1个全国金奖2个全国银奖

化学是探索物质奥秘的科学,从日常用品到高科技产品,化学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在环保、医疗、健康等领域,化学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学生们对生化学科的兴趣与爱好,体现在课堂上的热烈探讨中,下课时依然围着老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中。学科竞赛,只是检验他们学科素养的 “试金石”。

在HOSA初阶站中,初中部学生们赢得1枚全国金奖2枚全国银奖,6枚区域金奖5枚区域银奖;在HOSA中国站中,赢得1枚全国铜奖5枚全国杰出奖;在英国生物测评中,赢得1枚全球银奖;在国际化学挑战中,赢得3枚全国一等奖2枚全国二等奖。

小贴士:赛事介绍

HOSA竞赛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超过45年的发展,现已成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与健康领域学生活动平台。HOSA竞赛适合9-12年级的学生,全球每年超25万名学生参与,其奖项不仅受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等全球顶尖高校认可,还被众多知名企业青睐,堪称医学、生物等领域申请者的“隐形加分神器”。

英国生物测评(BBO),自1995年设立至今已有30年历史,是英国中学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理科测评活动之一,旨在选拔具有生物学潜力的优秀学生。BBO设立两个子级:初级测评(针对初中生)和中阶测评(高一、高二年级)。成绩优秀者将增加世界名校医学、生物等理科专业申请优势。

国际化学挑战(ICQ)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化学竞赛,由澳大利亚皇家化学研究所组织举办。自1982年创办以来,ICQ已经成为全球化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赛事,吸引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逾10万学生参赛。竞赛面向初一至高三年级,比赛按照难度分为6个组别。

4)科学类竞赛:4个全国金奖6个全国银奖

科学能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探索兴趣。通过科学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理性思维、创新精神以及严谨的态度,为未来成为社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凯博学生在科学家校长刘煜炎博士的激励与影响下,从小学起就学科学、爱科学,学部有科技社团,学校年年9月份举办科技节,学校与新能源企业合作,与机器人大赛组织会联合组织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氛围。

科学类竞赛,初中部学子在美国科学测评中,荣获4枚全国金奖3枚全国银奖;在阿思丹科学嘉年华中,荣获3枚全国银奖2枚全国铜奖。他们凭借优异成绩在全国参赛学生中位居前列,用实力诠释了 “探索未知” 的科学精神。

小贴士:赛事介绍

美国国家科学测评(NSL)创立于1980年,由美国两位有30年以上教龄的数学教练,结合美国的科学教育国策,基于北美数学大联盟的学术和组织经验,联合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科学教师共同发起,为1至 12年级的学生提供一次自我挑战与综合科学思维展示的平台。

阿思丹科学嘉年华:NSL竞赛分为不同级别:科学入门级(1-4级)侧重基础实验与观察,初高中学科专项(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则需综合运用STEM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NSL奖项设置满分奖、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在NSL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将晋级全国科学全明星嘉年华。

5)跨学科通识类竞赛:9个全国金奖12个全国银奖

凯博学校突破学科边界,大力推行跨学科教学。面对综合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考题,凯博初中部学子也展现出超强的分析能力与扎实功底。在CNAP学术五项全能赛初阶站中,他们取得9个全国金奖8个全国银奖8个全国铜奖;在CNAP学术五项全能中国站中,取得4个全国银奖10个全国铜奖。

小贴士:赛事介绍

CNAP学术五项全能赛是获世界名校认可的英文通识学术竞赛,是通往 IAD (美国学术十项全能)的专属通道。它源于 1968 年,迄今已有 50 余年的历史沉淀,广受全球顶尖名校青睐,是通识学术活动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CNAP涵盖‌数学、文学、‌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学科领域,全面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它每年围绕一个全球学术主题,5个不同的学术范畴由同一主题贯穿。学生以全新视角和系统思维进行学习,不仅考验才智,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力。

CNAP面向初中生开放,在初阶站赛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晋级CNAP学术五项全能中国站。

02.学生为何优秀?

关键在于注重思维培养的独特教学模式

在全球比拼的舞台上,学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这首先归功于凯博注重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校长刘煜炎博士指出:“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思维训练。”整个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都始终在贯彻着这种理念,并在实践中经过十多年推敲,将小组式项目探讨式的学习模式推进每一间教室。

凯博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从初一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预习、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逐步形成学科逻辑。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优先于知识积累,使学生在接触数理化生等科目时,已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从而快速提升课程能力。

学校将iSTREAM 科创教育贯穿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设疑自探、置疑互探、展示演练、建模拓展、检测应用等环节,不断强化科学思维方式。学生们思维开阔,有着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在世界学子同台竞技的国际竞赛中大放异彩,将跨学科融合思维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组式学习

03.引导数理化成为强项,学科老师怎么做?

△从左到右:程老师,罗老师,尤老师,吴老师

学生数理化强,也体现在276枚全球大奖中,那么,老师们平时是怎么教,怎么引导的?

在采访中,各学科老师描述了凯博热闹异常的课堂,学生们小组分工、资料查找和讨论,形成结论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强调了小组合作和费曼学习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在凯博有着10年教龄的化学罗老师说:“小组式学习的诀窍在于教孩子们自主学习,怎么看书,怎么提问,怎么追问,怎么小组讨论,让学生建立理科的底层逻辑,能够学会建模,学会归纳知识。这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感好,兴趣满满,有内驱力去学好学科。”

化学尤老师说:“主动学习优于被动学习。小组讨论和提问,打开了学生思维,他们提出的问题水平非常高,有些甚至达到大学水平。作为老师,也很享受在课后被学生们追着问问题。而之前在公立学校四年,从来没有享受过被追问被围着的感觉。”

物理王老师说:“学生不在座位上,老师也不在讲台上。老师没怎么讲,学生就上台哗哗哗开讲。师生在课上争辩、吵架,老师不让步,学生也不让步。小组纠错环节,纠别人的错,学生都特别认真和兴奋。这种高度投入的课堂,让学生发现学科的乐趣,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学生上台写题

△学生上台讲题

基础差的同学,如何在组里学习?每个小组4-5人,优生带动待优生,组内每个学生都不放弃,每个学生的优势与潜力都能被看到。

生物吴老师认为:“小组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如果有同学不学习,态度消极,同组的同学也不答应,因为他会给小组丢分。程度不好的同学,在组里往往是被委以重任的,要负责上台写题和讲题。这样一个平台,孩子们的成长是必然的,自然而然的。”

怎样让孩子在学科上构建深度思考能力,去跨学科融合其他学科?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就是演练场,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数学闫老师表示:“就数学来说,我们注重的数学不是解题,而是解决问题。课堂是开放性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讨,一起研究。这样的磁场成就了学生,未来到国外深造,他们理科好的体现,就是不仅会解题,还会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CNAD参赛师生合影

△阿思丹科学嘉年华参赛师生合影

04.赛事锻炼了什么能力,

对学生成长与升学有何影响?

△从左到右:程老师,张老师,王老师,闫老师,刘老师

参与竞赛对学生的升学有什么帮助?是为了走国际路线,为将来考国外大学铺路吗?

15年凯博教龄、初中教研组组长张老师介绍说:“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铺路,高年级学生参与含金量高的比赛,以增强个人竞争力,为将来进入国际高中打基础。但更多学生是为了打开视野,重学习探索和经历的过程,而非单纯追求成绩或升学目标。他们在参赛中获得成就感和精神满足,这促使他们不断成长,并专注于人生的整体发展。”

学生自愿参赛吗,他们是怎样备战的?

10年凯博教龄、初中年级组组长刘老师强调:“竞赛以学生为主导,学生自愿参加,并非被要求或强制参加。老师利用课余和周末为学生答疑解惑,线上公益‘概念大讲堂’,线下辅导帮助,跨年级跨学科,全公开融合交流,助力学生学术拓展。学生们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也从中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进而在高中阶段创办相应的研习社团,更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

这种国际化竞赛,考核的知识内容与初中学习内容有重合也有拓展,每个项目考察的内容不同,有的锻炼思维,比如袋鼠数学,有的偏团队合作,偏学术,比如CNAP 需要大量英语阅读和写作。竞赛不仅是考卷形式,还要拍摄视频、表达演讲、制作海报等。另外,除了阿思丹初阶战在凯博考试外,其它考试需要学生们前往各个城市,这些,对学生来说是很全面的锻炼。

有些竞赛的难度相当高,如微积分竞赛,但同学们出于对学科的热爱和挑战精神,他们自发结组找资料自学。学校本身的小组模式,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强,同时借助老师的课外辅助,初中生就能参与高中相关学科的竞赛,同时也收获学习的胜任感与自信。

△获奖学生合影

理科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享受学习过程和不断挑战自我来培养内驱力。校内良好学风延伸到了校外竞赛,同时也验证着凯博学子不容小觑的硬核实力。

我们看到,一批批学生从凯博初中走向国际高中,他们的共性是思想活跃,自信满满,在课堂上,他们引领着小组讨论的方向,在学术探索上,他们永远指向推动时代进步的科技核心。

我们期待着,这些在竞赛中不惧挑战,过关斩将的学生们,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继续追逐热爱,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文字:雅洁 图片:宝利、初中部提供)

△学生在参赛现场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