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总体部署,推动高校“双百行动”走深走实,10月16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杜安国率队赴韶关市仁化县开展调研帮扶工作。此次活动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协同参加,旨在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助力仁化县域教育、文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下午,队伍先后来到周田镇“丹霞印象·艺术乡见”工作室、周田中学、龙坑村和仁化中职,实地了解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帮扶进展情况,并与县、镇领导及驻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共同谋划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丹霞印象·艺术乡见”工作室,调研组详细考察了项目建设成果。该工作室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周田镇联合共建的重要平台,由广师大“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同推进。项目自启动以来,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县镇联动、校地协同”的整体部署要求,致力于以艺术创意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设计重塑乡村公共空间美学,现已纳入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点建设序列。依托广师大艺术设计学科优势,教师与研究生团队深入乡村,先后完成周田公园高品质墙绘、乡村IP形象设计等项目,获得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未来,学校将以周田镇为核心示范点,在长江镇、大桥镇等地推广“艺术乡见”模式,打造一批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乡村美学地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样板。
在龙坑村工作座谈会上,杜安国副书记听取驻村第一书记罗平关于项目建设与帮扶成效的汇报,对广师大及各组团单位的帮扶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学校将持续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综合优势,全力支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为推动龙坑村建设提质增效,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积极整合政校行企等多方资源,推动帮扶资金、教育资源和项目向仁化倾斜,形成助推县域发展的合力;二是要打造乡村特色品牌,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品牌赋能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三是要强化统筹谋划,深化县镇村联动与党建引领,推进龙坑村典型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随后,调研组前往周田中学,考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该校共建的“心舟园”心理咨询室项目。该项目由学校投入10万余元专项资金,捐建全套心理咨询设备,打造集心理测评、个案辅导、团体辅导与危机干预于一体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自建成以来,“心舟园”已为数百名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与成长支持,成为仁化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杜安国副书记对项目建设和社会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并希望通过推广“广师大标准”,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助力乡村教育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在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帮扶队伍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场建设,并与多家企业代表座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5家会员企业——TCL、诚飞智能、超星集团、合赢教育、鸿博文化分别与仁化中职签署帮扶协议,帮扶资源总价值近158万元,为该校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注入新活力。
在当天的帮扶会议上,杜安国副书记指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将继续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精神,充分发挥师范类高校的教育优势和多学科融合优势,持续完善“教育+艺术+科技”协同帮扶机制。学校将以“丹霞印象·艺术乡见”工作室和“心舟园”心理咨询室为两大示范点,推动高校资源与县域需求精准对接,助力仁化打造“校地共建、产教融合、文化振兴”的典型样板。
仁化县委、县政府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长期以来的帮扶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副县长叶剑斌在发言中指出,广师大驻县服务队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同频共振、协同发力,让仁化教育更有活力、乡村文化更有温度、产业发展更有动力。希望未来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在中职教育、乡村文旅、文化创意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探索更多可推广、可落地的“仁化经验”,让高校智慧真正转化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