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教育:中职师资成长的“深圳密码”

近日,2025年深圳市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深圳市中学教师团干岗位职业技能竞赛结果揭晓,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龙岗二职”)三线作战,一举拿下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其中,张君怡、李梅两位教师更以全市学科赛道榜首之姿晋级省赛。这份横跨艺术旅游、财经商贸、数理化、美育、干部素养五大赛道的亮眼成绩,并非偶然——它是深耕9年的“共同体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结出的硕果,为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深圳样本”。

2015年,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启发,学校率先提出“成长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幸福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共同体教育”理念。这一理念针对教师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专业发展无方向、团队协作乏力等中职师资培养的痛点难点,旨在通过教育的力量,促进个体成长、强化集体认同,实现知识与智慧的共享。

图1 共同体教育引领的中职师资培养模式示意图

“共同体教育”的确立,为教师个人成长提供了理念引领和价值认同,师资队伍从自发向团队协作转变。不同于传统单兵作战模式,“共同体教育”理念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载体构建成长共同体,让新老教师共享经验、互助共进;以学校发展目标凝聚事业共同体,让教师个人追求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以职业价值塑造幸福共同体,破解职业倦怠难题。理念的革新,彻底改变了教师“各扫门前雪”的状态,形成“抱团成长”的浓厚氛围。

“四轮驱动”平台的搭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生涯规划和路径选择,师资培养从星火向燎原之势迸发。在理念引领下,学校精准搭建“四轮驱动”发展平台,为教师量身定制生涯规划:以“课堂教学”夯实育人根基,通过常态化磨课、公开课打磨教学硬功;以“技能竞赛”搭建提升通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锤炼专业能力;以“教育科研”挖掘内涵潜力,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材编写;以“跨界融合”对接行业需求,推动教师考取行业资质、参与企业实践。此次获奖的五位教师正是路径赋能的缩影,分别在美育、数理教学、财经商贸、酒店管理、干部素养领域,通过不同路径实现专业突破。

图2 “四轮驱动”路径图

“专长发展”机制的建立,为教师整体发展提供了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师资培养从无序向有序发展推进。为保障理念落地、路径见效,学校建立“链式赋能·五环联动”专长发展机制,形成完整闭环:“严选优聘”聚焦“双师型”人才入口关,“分层精培”针对教师发展阶段制定阶梯培训计划,“适岗匹配”动态优化岗位配置,“专长精进”进行多元支持激发创新潜能,“科学考评”将成长成效与激励机制挂钩。长效机制的建立,让师资培养有章可循、持续发力。

图3 “链式赋能·五环联动”专长发展机制示意图

三重创新叠加发力,让龙岗二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推行以来培育正高级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名优教师近50人,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三度摘金,学校成为深圳市唯一实现教育部三大赛项“全满贯”的中职学校。此次五教师实现井喷式获奖,既是个体成长的见证,更是创新模式的有力印证。未来,龙岗二职将继续深化“共同体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让更多教师在协同成长中实现价值,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师者力量。(文字:王世豪、李响 编辑:成晓洁)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