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云南省高校功能分子分析与生物转化重点实验室本年度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月18日在云南大学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俊院士主持,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昆明医科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单位的学术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云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张学杰教授受学校委托出席了本次会议。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大学副校长丁中涛教授致辞,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蔡乐教授作了2017年年度工作报告,会议审议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讨论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对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提出意见建议。
本实验室在2017年4月获准立项建设云南省高校功能分子分析与生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丁中涛教授,实验室定位立足于云南省丰富资源,寻找新型生物活性分子及生物转化技术,发展配位化合物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制备技术,建立给予新型功能分子的分离分析方法,为充分有效开发云南省特色资源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会议指出,2017年云南省“高校功能分子分析与生物转化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了三个方向的工作:在生物活性分子的发现及其生物转化方面,研究了小百部、香青藤、蒙自青藤、野葛以及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等五种滇产生药的化学成分和相关活性,研究了木霉属、穗霉属、炭角菌属、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六种真菌以及一种链霉菌的代谢产物,分离鉴定了200多个化合物,包括新化合物40多个,新颖骨架化合物3类,并发展了两个高效的微生物转化反应。在配位聚合物功能材料和分子器件的制备方面,合成组装了22个未见报道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获得了系列对Fe(III)、Pb(II)离子及丙酮、乙醇、TNP等小分子有明显识别作用的配合物;合成了5个新配体,并利用新配体和金属离子反应得到金属有机配合物12个,6个具有三维结构的金属配合物以及多个零位结构的配合物。在基于功能分子材料的新型分离分析方法研究方面,合成了生物分子血清蛋白、DNA等作为稳定剂具有荧光活性的贵金属纳米簇,以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作为有机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纳米粒子等荧光纳米探针,并将这些荧光探针应用于水体中汞离子、锌离子、生物小分子的检测。
以上工作总共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篇,包括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RSC Advances等国际主流杂志。申请专利6项,获得专利授权1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本年度重点实验室新增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大学“东陆学者”1人,云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1人,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表明实验室建设起步顺利,并取得了突出成绩,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
建议学校加大对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与学科平台条件建设支持力度;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探索新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加快一流研究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引进生物活性分子机理研究、功能分子开发研究人才;强化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协同创新,加强学科交叉,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研究重点,推进功能分子的应用研究,继续支撑化学学科保持全球ESI 1%,进一步提升功能分子研究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通讯员:马竞欧)
头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