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热烈庆祝安徽理工大学建校79周年
安徽理工大学
2024-10-09
www.jyzc.com

春华秋实好光景,岁物丰成谱华章。在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时分,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时刻,在全校上下喜迎第八次党代会,推进“双一流”创建再出发的关键年份,我们迎来了安徽理工大学建校79周年。

回望79年前,抗日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面对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局面,以老校长毕仲翰为首的一批先贤,心怀工业报国之志,在京沪铁路边的蚌埠黄庄初建学校,后迁至能源重镇淮南,成为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1955年学校迁往合肥,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升格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我们按照矿业大学办在矿区的指示,与煤相关的主体专业回迁淮南,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2002年更名“安徽理工大学”。一路走来,我们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特色鲜明、创新亮色彰显的省属高水平大学。

七十九载栉风沐雨,我们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建设之路。新中国建立之初,按照毛泽东主席“开发矿业”的题词精神,学校设立采煤科,1954年首开采煤、机电两个本科专业,是全国最早培养煤炭本科人才的两所高校之一。改革开放后,学校在全国首开煤矿火工品专业,首批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获批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学校提出建设加强煤岩学、通风与防火、矿山压力等十个重点学科建设,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矿山建设工程成为部级重点学科,安全等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新时代以来,学校奋力推进特色发展,争创优势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8个学科上榜,安全科学与工程获评省属高校唯一的A类学科,国家一流专业、特色专业、认证专业超70%,着力推动“安全+”“智能+”学科专业群建设,自信走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大路上。

七十九载披荆斩棘,我们明确工业报国定位,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支撑能源建设和产业发展之路。建国之初及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响应国家需求,探索出“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坚强科技支撑。我们发扬“矿上大干我大干,井下会战我会战”的精神,着力服务两淮及全国能源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获得15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在煤与瓦斯共采、职业安全健康等方向取得原创性突破,引领深部煤炭安全智能开采、深地科学研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学科方向发展。近年来,学校深度融入行业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连续举办七届“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学术论坛,与70余家校企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合肥建设科教产融合园,与淮南市共同建设大学科技园、打造“安理智谷”,一附院整体划转、一附院南区开诊并纳入医学办学体系,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学校着力推进科教产融合、理工医交叉,全面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合肥建设科教产融合园,与清华大学合肥院、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大附一院、合工大、蔚来汽车、国轩高科等知名校企院所共建9个本科生“创新班”,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学校工科专业占比超80%,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超75%,工科人才培养规模居省属高校第一,为我省打造“三地一区”和实现“六个新提升”、做到“六个当先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七十九载发愤图强,我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师和领军人才培养之路。建校之初,一批先进青年就在党的领导下矢志技术报国、能源兴国。随后,我们按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劳动者,又是科学工作者”的育人理念,加速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工业建设人才,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代表,众多毕业生成长为重点能源基地、煤炭科研系统的技术骨干及负责人。我们传承“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多年位居国内本科高校前100名,在挑战杯、互联网+、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家级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成果丰硕,毕业生就业创业在全国高校独具优势特色、成为典型示范。建校以来,五位本科生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民爆行业“黄埔军校”、煤矿瓦斯治理人才摇篮,34万英才“立地顶天”,在载人航天、“人造太阳”等大国重器,在渝昆高铁、川藏铁路、大型能源基地等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安理人”的身影。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路荆棘,都是风景。回望七十九载创业维艰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怀念为学校建设发展殚精竭虑的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更加坚定必须传承好深耕煤海、艰苦创业、求实创新、为国奉献的办学精神,更加感恩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爱支持,更加明确推进特色发展、创建优势学科、打造“单项冠军”、培育时代新人的发展路径,奋力续写行业特色地方高水平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年来,我们党建引领,改革发展集聚新动能。学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锚定“双一流”创建目标,统筹淮南、合肥两地发展,深入践行“三有三进三到”办学育人理念,推深做实“四个融入”发展战略,修订并发布《安徽理工大学章程》,进一步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实效实绩、实干担当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校党建和事业互融共促受到上级肯定,获评“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第九年获“优秀”等次。

一年来,我们强化内涵,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专业博士点、管理门类博士点有望实现突破。18个学位授权点均全票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专项核验,彰显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6个高峰学科在省绩效评价中取得优异成绩。完成第六轮学科“两带”人才遴选,全面开启第六轮学科评估对标创建。入选安徽省“双特色”建设项目(特色高校、特色学科专业)“行业特色”高校。

一年来,我们倾心育人,人才培养展现新气象。在“挑战杯”省赛获金奖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继续保持省属高校第一方阵。连续九年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获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全国一等奖,1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24年,在安徽省物理化学组投档线位居省属高校第二、省内高校第四,在全部招生省市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100分的6个、超过50分的13个。学生就业率连续位居我省公办本科高校第一,2024届本科生考研升学率超30%,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超50%,全校超2100人“上岸”、超1100人升入“双一流”高校。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唯一代表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言,并在教育部调研安徽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经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央视晚间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安徽理工大学推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培育高素质人才的经验做法。

一年来,我们向新前行,专业改革呈现新格局。大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培养就跟进到哪里,着力发展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大数据、大健康、储能等专业,着力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人才。构建理工医融合、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行业特色地方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2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次入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并斩获一等奖。3部教材填补我国智能采矿工程等专业教材的空白,丰富了新时代煤炭高等教育新工科内涵。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物质代谢方向研究专著在国际知名学术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出版发行。

一年来,我们自立自强,科研创新攀登新高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教育部4个创新主平台领跑省属高校。2024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项,创历史新高。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省部级科技奖励特等奖、一等奖6项,创历史最好成绩。中小型燃气轮机研发项目获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立项,受到合肥市长丰县大力支持。2023年纵横向科研经费超3.6亿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合同较上年度增长50%;科技成果转化合同较上年度增长超300%;目前在研经费超6亿元。位居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第83位,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第7位,连续两年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成功入选“安徽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单位”。一附院骨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学校作为首个高校代表在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赛马季度工作会议上围绕科技创新作经验交流。

一年来,我们引育并举,人才强校激发新活力。2位引进人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总数达2个,在省属高校殊为不易。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人,新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获批省海外引才计划青年项目2项、实现零的突破。40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其中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杰青、优青9人。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答卷常新。展望“双一流”创建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内涵式发展,奋力探索行业特色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育人各环节,内化到改革发展各领域,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构建高效顺畅、开放协同、富有活力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师生至上。坚持发展为了师生、改革依靠师生,注重从师生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充分激发师生医务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干事创业新气象。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迎接八十校庆、追求一流梦想的崭新起点,我们将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深入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找准定位、突出特色,聚焦高素质人才培养第一任务、创新创造及成果转化第一动力、师资建设和人才引育第一支撑,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做行动派、当实干家,自信自强、团结奋进,奋力书写好科教报国、人才强国的“安理篇章”!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祝愿安徽理工大学再谱华章、再创辉煌!祝愿全体师生医务员工、海内外校友万事胜意、阖家安康!(撰稿:党政办公室 钱元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郭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