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蚌埠学院教师张玲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智慧教育之窗
2018-04-18
www.jyzc.com

基于光电化学现象发展起来的光电化学传感技术,由于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发和检测方式,具有背景干扰低、设备简单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分析方法。近日,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张玲在该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利用浸渍羟基化法在NiO电极表面原位制备了BiOI纳米片,再在该p型BiOI/NiO/ITO异质结电极表面组装葡萄糖氧化酶,该工作提出了基于双催化过程的光电化学酶传感模式。BiOI不但可以充当光电活性物质,还同时起着过氧化物模拟酶的作用,能快速催化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底物产生的H2O2,使得体系的阴极电流增加,从而实现高灵敏的酶传感。该成果“Bismuth Oxyiodide Couples with Glucose Oxidase: A Special Synergized Dual-Catalysis Mechanism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Enzymatic Bioanalysis”于近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3372】。

最近,张玲还制备了一种窄禁带宽度的CuO NTs/Cu电极,发现该电极除了具备有利于生物分子负载与信号传导的阵列结构以外,还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催化特性。基于CuO NTs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双酶催化机制成功实现了鸟嘌呤的光电化学传感。该工作为其它仿生酶催化剂在PEC传感中的应用及相关信号传导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该成果“Semiconducting CuO Nanotub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Bifunctional Photocathodic Enzymatic Bioanalysis”于2018年4月2日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Anal. Chem. 2018, DOI: 10.1021/acs.analchem.8b00742)。

除以上成果外,张玲还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生物传感领域著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相关论文3篇。(Biosens. Bioelectron. 2016,85,930; Biosens. Bioelectron. 2017,94,207; Biosens. Bioelectron. 2018,107,230)。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

作者与期刊简介:

张玲,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现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梁彦瑜教授),同期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洪渊院士/徐静娟教授课题组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以第一作者在Anal. Chem.;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以及Biosens. Bioelectron.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Analytical Chemistry” 创立于1905年,是美国化学会(ACS)期刊,同时也是分析化学领域的经典期刊,最新IF为6.320,属于SCI分析化学领域一区期刊,Nature Index收录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是ACS旗下针对应用材料与界面的专业期刊,最新IF为7.504,属于SCI材料领域一区期刊。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创刊于1990年,是Elsevier旗下生物传感器方面国际主流期刊,最新IF为7.780,属于SCI生物传感器领域一区期刊。(通讯员:秦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