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图书馆举办“我与书的故事”分享比赛总决赛暨读书节系列活动颁奖典礼
智慧教育之窗
2018-05-08
www.jyzc.com

4月27日,在这温暖如诗的春季,伴随着习习春风、阵阵书声,“我与书的故事”分享比赛总决赛暨读书节系列活动颁奖典礼在东莞校区成功举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党委书记周云、副校长廖振亮等校领导及图书馆全体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2018050821167.jpg

坚持阅读,永葆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求

活动伊始,王庭槐校长便问在场的同学,一年读多少本书?

“我读7本!我读10本!我读30本!我读……”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向王校长回答道。

王校长笑道并告诉同学们读书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他说,我们每年借“世界读书日”的契机举办系列丰富的读书节活动,也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主动地养成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通过这些优秀的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长久积淀下来的智慧与经典,来促进自身的进步。

王校长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的读书故事,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坚持阅读的切身体会,鼓励同学们既要刻苦读书,也要积极参加“三早: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践,早参加社会实践”,其中“三下乡”、“思政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学校的品牌活动,大家要积极参与其中,一步步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倡导大家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永葆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求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困惑的时候、迷茫的时候、疲惫的时候、甚至是成功的时候,仍然记得书籍这个挚友,仍然保留着一颗到书籍的海洋里寻找答案与寄托的初心。

现场,学生朗诵起了王庭槐校长创作的诗歌《春行江南》,在优美的音乐中,引领众人与人间春色温暖相遇。

“十八般武艺”道出“我与书的故事”

在“我与书的故事”分享比赛总决赛中,来自穗莞两校区不同专业组成的队伍纷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在现场把“我与书的故事”向观众们娓娓道来。

四块边角料组通过小品的形式刻画了在校大学生受到挫折后陷入浑浑噩噩生活,最后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热爱生活、笑对挫折的精神所感染,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磨刀石,并下定决心拒绝浑噩生活,成为勤奋好学的好学生的故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弱水三千组再现了《小王子》中驯服狐狸的经典情节,发挥创意,演绎了玫瑰花寻找小王子的故事。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话剧表演,参赛选手们阐释了驯服没有等级只有尊重;仪式感不流于形式,相反它是“美好的存在”的哲理。这既是小王子的故事,也是我们大学生自己的故事。

高矮胖瘦组运用小品表演,刻画了习近平在七年知青岁月里,白天辛苦劳作,晚上挑灯“痴迷读书”的形象,展现了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

来自高端玩家组的吴慧莹同学,通过一个读书分享者心理自白的形式,讲述了她从规划书单学习到在微博每周发布“周六talk”的线上交流,从学习者到分享者的转变的故事。她以自身阅读的体会向大家推荐了《傅雷家书》、《穷爸爸富爸爸》和《爱的艺术》等书籍,立志做一个“有趣、有料、有种”的“高端玩家”。

优秀组通过《白蛇传》与《西游记》的结合,以幽默为主调,通过对唐僧的坚定、孙悟空的正义、猪八戒的憨厚、沙师弟的朴实等形象的表演,以创新的形式促使观众们回归到经典名著的学习。

启明星组以“真人图书馆”的形式,分享了她们在“启明星夏令营”二十天的艰苦生活及最终得到学生肯定的故事。她们讲述了《生活是很好玩的》的美好细节,并创新地提出:“她们是一本书,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本书,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生活,就是要生动地活着!”

不易组分享的是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唐启华教授的《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他们以叙利亚危机为背景,借穿越式新闻联播的形式,演绎了“弱国无外交”的现实情景。

执着组通过作家座谈会的形式,分享了阿富汗畅销书籍《灿烂千阳》中的故事。书中女主人公的经历讲述了阿富汗女性在战争与饥荒交织的动荡年代下,展现了女主人公从混沌到觉醒的历程,痛苦终究抵不过爱的力量,即使身处绝境,也要带着希望看到背后的阳光。

戏精组分享的是奋斗青年刘同的成名作《谁的青春不迷茫》。他们以小品的形式,讲述了大学生因校园生活的安逸而失去梦想,再到朋友的劝慰下醒悟;无迷茫,不青春,并坚定地活在当下,活出自我,活得精彩的青春励志故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小组都以各自独特的才艺表演的形式表达了对读书的理解和热爱。不管是哪种形式,他们对读书的热爱与坚持,都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中大新华人。

阅读新时代 青春正当时

牛丞威同学:

我是广州校区读书社的社长,之前我们针对碎片化阅读做了调查,发现很多人其实很少阅读,即使有,也是阅读一些现代小说,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书却很少有人问津。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公众号的文章,很多文章都是毒鸡汤,他们用那些看似合理的话麻醉现代人。

我喜欢那种从图书馆借很多书,慢慢读的感觉。基本上,我每天都是实验室-教室-阅览室-寝室四点一线。我一般只有睡觉才回寝室。

李浩华同学:

我经常去图书馆学习,因为那里的环境和氛围很好。我喜欢依照心情来选书、读书,比如在郁闷、不开心的时候会多看看书,真的可以平复内心的情绪。我觉得通过书来观看我们思想之外的世界,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我更倾向于纸质版的阅读,总觉得这样的体验才会更有质感。在读的过程中,会在上面做一些印记作为纪念,可以回味在过去的那个年龄段,我读到这一本书或者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现在读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可以当作属于我自己的珍贵回忆录。

吴慧莹同学:

我这一年来从网络阅读中获得知识的效率实际比传统的要高,碎片化阅读听起来不太靠谱,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肥美就往哪里迁徙。当碎片化的阅读量达到足够多的时候,同样可以做到“一万小时定律”。

我对自己比较严格的是,我会定期上豆瓣、购书中心更新自己的近期书单。我也很爱玩,我喜欢参加各种社交,去看展览,去听演讲……不给自己设限,怎么开心怎么来。反正用心,做什么都学会到东西的。

尤辉洪同学:

在本次比赛中,我认识了不少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我觉得这是比获得任何荣誉更开心的事。我觉得在大学里,唯有读书与运动不可辜负;一个培养气质,一个强身健体。我每天会抽3个小时的时间,分别是早上、下午、晚上各一个小时去学英语,然后再抽3个小时的时间学专业课,学习完就去散散步、跑跑步。我的学习计划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了。

在2018年的读书月期间,学校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日活动,有利于让同学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激励同学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民族责任及一种精神追求,同时在中大新华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带动更多中大新华学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通讯员:王楷莉 杨佳妮 钟伟珍 张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