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我的高考故事:坐了一天火车去高考
智慧教育之窗
2018-06-11
www.jyzc.com

[编者按]

高考刚刚过去。

一年一度,能够在固定时间霸屏刷屏带流量的,也只有高考这个热点了。

一打开手机,朋友圈、微博、各种雅的俗的段子,全都在谈论高考作文和数学题。有人想起了自己当年的高考,一起熬夜复习的战友,晚自习一起背题的同学;还有个朋友说,高考前他老爸把复读费都准备好了,没想到他考上了一本。

高考还发酵了很多励志的金句,比如:一手好牌打赢了不稀罕,但将一手烂牌打赢才叫牛。比如:只要你敢上场,就赢了一半。

从小的层面说,高考是一个人在自身上的突破,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从大的层面简单来说,是在重新洗牌未来的社会阶层,以一批批新生的血液,来替换在位已久的精英阶层,层出不穷,吐故纳新,社会才会良性地往前走。

记得白岩松在提到“毛坦厂中学”时说,“我无论如何做不出任何嘲讽的事情。上万人守着大客车,孩子出发要去高考,在这样的一个人群当中,寄托着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卑微的家庭梦想,还把梦想寄托在高考上,这是好事儿,别破坏它。 ”

是的,那么多曾经把梦想寄托在高考上的人,回忆起那段时光,内心都是百感交集的,本期策划《我的高考故事》,我们请几位“过来人”聊聊自己的高考,一起重温那一刻。

坐了一天火车去高考

◎人物:荠菜小包子◎年龄:30+◎职业:作家、媒体人◎现居地:合肥◎高考时间:1999年

我后来无数次想,无数次想,当年高考到底发生了什么啊,然而,记忆里是一片空白。

记不得究竟穿了什么衣服去考试、记不得当年的高考作文题,记不得当时等待的心情;说不上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在我的年少时分、就真的没把它当成个事;总之,在今时今日,被万众瞩目的这个隆重的考试日,对我来说,就和任何一个寻常日子没什么不同。

我后来惊诧于别人考试的阵仗。诸如家长提前踩点考场,在可能被分到的考场周边全订了酒店。提前制定好送考计划,为了防止万一堵车,还派辆摩托车跟在送考车后面。新闻上,年年有毛坦厂中学盛大的送考场面,我看着看着,都感觉激动起来——任何仪式感很强的东西都容易激发人的神圣感,况且是这么重要的考试,象征着人们对“学”之一事莫大的尊重。再往深里说去,高考算是普通人家孩子改变阶层改变命运、极少数相对公平的敲门砖,从这个意义上说,再隆重去对待它,也不为过。

只是,我还是对自己的高考没什么印象。

我一直不是个好好学习的人,也正因为不好好学习,只能选了文科。整个高中能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看小说、看闲书、看我能找到的任何书。补习?不存在的。我依稀记得当时看闲书挺不容易,因为家长会查,万般无奈,只能把课本的外皮包在闲书上。是为极大苦恼。

因为高三有早自习,上课极早,我起不来只能早睡。每天晚上九点就睡,家长又产生了新的困惑——你是不是睡觉太早了?但是坐在那里学习实在不是我的特长,加上觉总也不够睡,成了我的第二苦恼。

所幸高三时我已经有了“兼职”,就是给报纸副刊写稿。当时并没有自媒体10W+这回事,同学在报纸上见了我的照片及大作,很是崇拜,没事就听我指点江山、高谈阔论。老师对此头痛至极。现在想想,实在很对不起那些同学。我们都该好好学习的,不是吗?

不好好学习的下场,就是数学不好。我高考数学超常发挥,150分卷考到及格。我们那个学校不是好学校,我勉强考了个全校文科第一。算算,大概还是我的语文帮了我的忙。

因为太轻松,所以,就不以为意。 20年后的今天我回想起来,人生最后悔的事,大概还是没有认真去面对高考。在人生这一重大关卡上,我太侥幸蒙混过关;在之后的路上,我也常常把一切想得太简单,直到今时才觉痛心疾首。清北复交,自然是聪明而又极其努力的孩子才配考上的学校,当时的我,凭什么就觉得自己聪明绝顶?

我是上海知青后代,那一年,知青们的孩子纷纷返回上海考试,和上海考生不同,我们考全国卷。我父母没有陪我去上海,我一个人坐了一天火车去的。

我依稀还记得那天,我婶婶送我去考试。进了学校,我坐在考场门口的喷水池边,等待打铃进考场。那个时候,耳边全是全国各地的方言。当年的知青,也是在我当年考试的那个年纪,他们走了多远?

这已是我对高考的全部记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考定人生

◎人物:程华年◎年龄:35◎职业:律师◎现居地:合肥

初中毕业后,我升入本县的山南中学。 2002年,在举国欢呼中国男足首次进入世界杯的氛围中,我为人生的第一次高考做着准备。世界杯结束后,迎来了黑色的七月,和中国男足第一次世界杯之旅的三战皆负一样,我的第一次高考也以惨败告终。看着中榜的同学欢呼雀跃,我多少有些失落,但也不是特别伤心,因为失败基本在意料之中。

挥别旧日同窗,我准备重振旗鼓,再次奋战。过完暑假,我来到在县城的肥西三中复读。这所中学当时是肥西县第二好的高中,来此复读的人很多。 2003年春,全国处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非典疫情大规模暴发,学校封闭,定期消毒。我和同学们边谈论着疫情边复习。这一年,高考时间由以往的7月初调整为6月初,黑色的七月变为黑色的六月。非典疫情警报基本被解除的时候,我再次来到了高考战场。

结果依然是失败,但这次带给我的是强烈的挫败感。要不要再复读,我的心里也产生了动摇。

当时,我大姐一家在广东省台山市打拼。大姐夫是合工大毕业生,他所在的江淮汽车厂在台山市设立了分厂,他被派去做技术员。二姐春节期间刚订过婚,也跟着大姐一家去了台山市。全家为我的事也是伤透了脑筋。在家实在无聊,我准备去大姐夫那边打工。大姐夫答应了我。暑假快结束时,我背着所有的课本和复习资料,跟回家探亲的二姐一起去了广东。大姐夫在他的厂里找了一位电工师傅,让我跟他做学徒。我去看了一下工作环境,但没有去上班。因为在内心里,我对那样的环境充满了抗拒,我知道,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在那里待了十来天,每天都活在煎熬中:父亲坚持让我边打工边复习,大姐夫说要么打工,要么回去上学,半工半读是根本行不通的。

彷徨之后,我决定回家复读再考,我下定决心,今生不考上大学,誓不罢休。

到家后,我跟父亲说了自己的决定。父亲非常高兴,敞开心扉跟我说了一段往事。他当年在部队里,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上司非常欣赏他,准备给他提干,可是他一字不识,错失了机会。他一直将它作为人生憾事。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后,他下定决心,只要孩子有潜质,愿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愿意供他读书。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在我去了广东后,还坚持让我边打工边复习:两个女儿已经指望不上,儿子是他最后的希望。我很感动,也很欣慰,看来我回来复读是正确的,我要更加努力,为自己,也为父亲。为了节省一些学费,第一学期我自己在家里复习。我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把它贴在墙上,严格遵守。其间,大学校园的同学们经常来信给我鼓励,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

过完了春节,我又来到山南中学复读。六月再次来临,我第三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放榜的时刻,我笑逐颜开:527分,超过文科二本录取线二十多分。综合各种情况,我选择了远在福建的一所法学高校。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心潮澎湃,兴奋异常。三进高考战场,终于确定了人生航向。说苦尽甘来,毫不为过!

现在,我成了一名律师,事业小成,家庭和睦。再次回首当年的高考,我想跟恰好今年参加高考的大外甥以及所有的考生们说: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亲人的殷切期望,努力考好;假如失败,不要气馁,从头再来,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