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职业院校“人才磁铁”效应凸显
智慧教育之窗
2018-07-27
www.jyzc.com

随着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等先进技术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院校的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人才选择高职院校,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

——编者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愈发增强,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且呈现人才加速回流态势。各地人才政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优待政策不断落地。”日前,在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唐山市委、市政府主办,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唐工院)协办的“创业中华·海外高层次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主任苏光明有感而发。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同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11.19%,达到48.09万人。

“一代代海归肩负留学报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与梦想,为中国崛起和发展不断探索,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上,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表示。

这样一场高端盛会为什么会选择在一所高职院校召开?

20180727005.jpg

留学人才大放异彩

开幕式上,唐工院侨联揭牌,这是唐山成立的首家高校侨联。

“唐工院2015年就成立了留学归国人才联谊会,包括来自欧美亚15个国家和地区的68位留学归国博士、硕士人才,涉及计算机、材料、创业管理、环艺设计等50多个专业,博士4人,教授、副教授8人,专业带头人5人,有9位留学及访问学者成为院系两级领导干部。”会上,时任唐工院党委书记、院长田秀萍介绍,此次论坛之所以选择唐工院为举办地,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作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的该学院,多年来,先后与瑞士、荷兰、德国、爱尔兰、美国等21个国家校企合作交流,引进60名海外留学人才,并成立了河北省第一个高校侨联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据介绍,在学院5位班子成员中,有3位有海外留学及高级访问学者经历,田秀萍告诉记者,这些留学归国人才在学院优质校建设、专业共建、诊断改进、跨国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服务新加坡、爱尔兰、俄罗斯、瑞士、法国留学生等方面发挥了自身优势。

唐工院以国际化理念开放办学,对60位海外高端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视和使用,仅是职业院校的一个典型范例。

不久前,刚出炉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在境外组织担任职务人数达到876人,分布在177所高校。

近些年来,唐工院选派225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赴海外进修培训,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化教学管理能力。副院长马良军专门赴爱尔兰DIT访学,学习研究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

“如今,高职院校有面向国际、积极参与竞争合作的意识,要将国际化列入到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去,对教师队伍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学习与交流经历,还要了解技术的国际最近动态,并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式去引导学生。”唐工院院长张建军说。

高职院校走向国际舞台

在唐工院,有一个“歪果仁”的故事流传至今。

2004年瑞士学生里昂来到唐工院留学,此后,经历了从学习者到精品课主讲教师、系副主任、省管专家的转变,后来又到中国美院攻读硕士。10多年来,里昂参加了唐工院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等多个重大项目,在学校示范校建设、优质校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伴随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等先进技术逐步走向舞台,一批高职院校积极发挥专业与技术优势,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2017年,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约11500人,比上年增长65.2%。全国高职院校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超过85万人日,是2016年的2.2倍。呈现以专业技术技能学习为主、汉语学习为辅的格局,扩大了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实际上,早在本世纪初,唐工院就率先开启中外合作办学大门,18年来,先后与21个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田秀萍介绍,开放办学在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建设一个专业或专业群,引进一个优质企业和国际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唐工院围绕国家、省、市重点战略,寻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机遇,依托牵头组建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设立中外合作办学委员会,动态调整、新增21个专业,与产业转型和国际技术发展相联系,开发与国际先进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推动国际课程本土化、校本课程国际化。

吸引企业的向心力不断提升

会上,唐山市拓又达集团董事长赵欣等归国留学创业人员深情讲述了归国创业的故事。

200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的赵欣,回到家乡唐山、进驻唐山高新区后,组织由日本、德国、意大利留学回国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多位知名教授共同组成的创业团队,与中科院包头稀土研究院、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合资创办了两家公司,同时与唐工院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相继形成了风力发电机组、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智能控制系统四大产业,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标准起草企业。

在赵欣看来,回国创业恰逢其时。“首先,当前世界各国市场潜力最大的当属中国;其次,国家出台了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利好政策……”

此后,他所在的拓又达科技有限公司与唐工院及唐山曹妃甸合心机器人系统集成公司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生产性实训基地,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为原则,互派人员成立基地管理机构,负责基地的建设、管理、教学和生产。

在赵欣看来,作为一家新兴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完全是市场推动。“工业机器人是一个新兴产品,以前的老员工难以满足现代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需求,培训成本又很高,如今我们和职业学校合作,把工厂搬到学校,一方面实现了闲置设备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后可以直接上手,节省了培训成本”。

此外,学院主动参与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引多企入校,与北京松盛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约共同合资成立先进环保装备生产销售企业,为师生搭建科技研发和生产性实训平台;与合心机器人系统集成公司探索建立增材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方向)混合所有制,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看到中国的发展潜力,愿意回到中国创业,同时也看到高等院校丰富的智力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启与高校的合作。”田秀萍说。

“唐工院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种设立一个专业、合作一所国际应用技术大学、引进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招聘或培养一批大国工匠型教师、培育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区域一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格局。这非常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切合唐山发展需求。”柯马凯动情地说。(记者:解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