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产能和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及沿线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中国企业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时仍面临人才短缺的难题。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成熟的产业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筑行业、交通运输业多呈“人才洼地”状态,而中国企业需要大量一线技术工人,这就急需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在当地培养既懂中国技术和设备标准,又懂汉语和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的技能型工人与海外项目管理、运营、维护的全链条人才,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获得本地化社会背景、促进民心相通。
201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在有色金属行业依托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开展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便是首批8所试点院校之一。
“走出去” 培养“一带一路”建设者
2017年7月25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4位老师谢丽杲、王俊、程韦、刘建与其他8所兄弟职业院校共19位老师从北京出发,经过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抵达赞比亚第三大城市恩多拉。然而风景如画的非洲大陆,吸引不住匆匆行路的脚步。一行人顾不上舟车劳顿,又换乘巴士才到达此行的目的地,中赞经贸合作区所在地——基特韦。
19名老师根据专业特长分成焊接组、电机维修组、浓密机组,分别服务于有色集团在赞的三家企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名老师主要负责对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的赞方员工开展电机维修项目培训。
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培训组在正式开课前多次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实地考察设备运行环境,充分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参训员工基本情况,以及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该项目培训主要面向赞方员工,要求所有培训内容和过程采用英文授课方式,这对培训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谢丽杲告诉记者,为了讲好“第一课”,老师们都仿佛回到了刚刚入职时的状态,互相进行试讲,然后再针对问题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授课内容和知识点清晰易懂,准确有效。
同时为了保证学员的积极性,老师们通过项目化教学法由浅入深、由点及面讲解,并引入3D仿真动画、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员理解知识点。生动的课堂让赞方员工大开眼界,每次培训结束都争着抢着跟老师拷贝课件。
很快,培训班便受到了当地雇员的好评,随着当地雇员口口相传,希望接受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受训员工从最初由企业选定的几十名到目前的选定加自愿共一百多名。经过培训后,企业的领导表示,受训学员工作技能有了明显改善,生产中一些问题出现频率逐步降低。
由于2018年2月就要回国,老师们一直在想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贡献,因此可谓分秒必争。在培训的同时,其他环节也同步启动,多边联动,齐头推进。老师们一起组装了实训室,教学效果也有了保障。同时还编写了工业汉语100句,后来增加到300句。此外,应当地中方企业的请求,针对已铺设完成管网巡线及周边环境勘察需求,北工院的老师发挥专业特长,利用小型无人机协助企业对施工线路和征地区域进行无人机航拍测绘。
短短几个月,北工院的老师与当地员工结下了深厚友谊。王俊老师还被当地员工亲切地称呼为“you are a good word”,翻译成中文就是“话痨”的意思。2018年2月回国后,谢丽杲仅仅休整了两个月便再次踏上赴赞之路。这次,他与桂维振、曾锦翔两位老师一同为中国有色金属集团在赞比亚的企业员工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同时还要筹建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北工院分院——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分院。
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北工院分院——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分院,以当地卢安夏技工学校为基础,通过学校与有色金属集团紧密合作,主要面向在赞比亚当地中资企业员工和赞比亚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2019年1月将在赞比亚正式招收专科生。首期招生规模为200人左右,远期招生规模或达3000人,届时将成为赞比亚当地最大的学校之一。该院主要是培训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有感情的中资企业的技术工匠,为我国在赞比亚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赞产能合作、中国装备更好地走进赞比亚提供本土化人才保障。目前,学校正组织校内优秀师资力量协同打造海外办学标准,积极开发海外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技术装备标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岗位标准、教学标准相衔接,互相融通,培养懂管理、会技术、能操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将用三年时间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工程测量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共计36门英文授课的课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引进来” 打造国际化办学之路
在“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也积极“引进来”。从2017年开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分三年培训150名有色金属集团海外员工。
2017年12月18日,首批20名有色金属集团赞比亚员工率先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21天的培训。2018年4月,学校又成功培训了10名蒙古员工,同年5月培训了11名缅甸学员,预计到2018年末继续培训60名有色海外员工。
学员在华培训期间,学校没有采取固定专业授课,而是针对企业需求,结合学员兴趣,量身定制课程。学校培训负责人告诉记者:“赞比亚学员对CAD制图特别感兴趣,企业也缺少CAD制图人员,我们就为他们安排了学校最好的老师讲授CAD制图;缅甸学员平时工作用不到CAD制图,他们在电气自动化方面有迫切需求,因此我们删除CAD课程,增加了电气自动化课程以满足缅甸学员的需要。”除专业课外,还有管理课程、文化体验类课程。
学校作为职业院校中的国家示范性院校,不仅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又拥有大量先进的实训设备。学校将职业教育的优势与有色海外员工的培训有机结合,为海外有色员工提供了技术学习的便利。老师理论课讲授完,马上可以进入到实操阶段,取得的效果也令学员满意。
一位缅甸学员表示:“实际操作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操作技巧很容易地收入囊中。”学校先进的实训设备给赞比亚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感叹到:“在赞比亚工厂通常是很多人用一台机器学习,而这里的培训设备可以满足很多人同时学习的需求,并且数控机床是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
1月4日上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有色海外员工培训结业典礼在学校图书馆隆重举行。在结业典礼上,学员代表Betharly告诉记者:“通过数控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我控制和管理团队越来越有效率,我的组员,电气/车钳组和焊接组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感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感谢所有课程的专业导师,感谢公寓管理人员的悉心照顾,对中国的美好记忆将会永远留在我心中。”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燕表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会以这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企业走出去,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方面继续努力,用好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这一平台,为接收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来华培训和接受学历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在职业院校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副总经理陶星虎也给予本次培训极大的肯定。“此次培训内容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地考察,课程经过北工院精心安排,还有专业的翻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二十多天的学习和参观,各位学员进一步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进了海外员工对中国文化、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有色集团的了解与认识,提升了海外优秀员工的能力水平。”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伟则表示:“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中,高等职业院校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在服务和贡献中锻炼了教师队伍,开阔了师生的国际视眼,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2017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也以此为契机,开创了一条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以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为载体,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国际化办学之路。2019年,学校即将启动接收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资企业本土员工及子女来校留学生学历教育。
王伟告诉记者:"我们学校与有色行业合作走出去,产教深度融合,需求直接对接,优势互补,是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探索,我们将通过培训企业的海外员工和在赞比亚举办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教学标准和质量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建设作出努力!"
头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