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新华网江苏频道《访谈》栏目头条推出采访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戴斌荣和院长、党委副书记方忠的访谈节目《盐城师范学院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打好“师范、沿海、老区”三张牌》,介绍盐城师范学院建校六十年来始终牢记自身的历史使命,形成了以“师范、沿海、老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彰显出学校的品质化发展特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节目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ft/2018ft/yctu.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盐城师范学院—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打好“师范、沿海、老区”三张牌
盐城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苏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市区。学校创建于1958年,六十年来,学校始终牢记自身的历史使命,形成了以“师范、沿海、老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彰显出学校的品质化发展特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戴斌荣:打好‘师范、沿海、老区’三张牌,彰显学校品质化发展特征
学校持续夯实“师范”本业,以“重品德、重素质、强基础、强实践”为宗旨,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质教师。2010年,学校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围绕“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以生涯规划设计“领航”,以教育技能培养“夯基”,以农村教育研究“定位”,以实习支教“明路”,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学校建成两个教师通用职业技能实训中心,获得专家组和省内外同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今年4月,学校受邀在全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此外,学校高度关注农村教育,成立了“江苏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被评选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报告多次获得教育部门的肯定与采纳;牵头成立盐城市U—G—S 教师教育联盟,开创了江苏省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先河;持续开展新疆实习支教,10 年派出20 批近1300 名师生赴新疆支教。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盐城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校成立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等涉海科研机构和二级学院,打造沿海发展智库、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科研平台,被推选为江苏省沿海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全国沿海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被选为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推出的多项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多次得到上级领导批示;学校与盐城市大丰区共建的江苏海洋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海洋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江苏省沿海开发的一大亮点。
作为盐城地区的第一所高校,“老区”既是盐师的情怀所系,也是灵魂所在。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专门开设“传承与弘扬铁军精神”专题,构建宣教、实训、信息、研究和服务“五大中心”,创新打造课程、基地、实践、社团“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全面推动“铁军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矗立校园的陈毅塑像,贯穿校区的光荣河、胜利河,连通校园的东进路、铁军桥等,营造出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铁军精神大讲堂”邀请新四军、志愿军老战士来校作专题报告,开展“让红色记忆永存——听抗战老战士讲中国好故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发育人合力。
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铁军精神办学育人”,并赋予铁军精神深刻而丰富的时代意义,促进铁军精神薪火相传。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青年知识分子的楷模——70后教授王强。在学生群体中,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赶赴新疆实习支教。2009年以来,盐城师院连续选派1025名师范生赴新疆顶岗支教。无论是城市繁华的哈密、少数民族聚居的察布查尔,还是边疆小镇伊吾,都能看到他们年轻的身影,这是当代大学生践行铁军精神,服务民族团结,担当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
今后,盐城师范学院仍要立足办学基础和实际,坚持把优势打造成特色,以特色增强优势,以特色培育竞争力,把特色打造成品牌,实现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要旗帜鲜明地打“师范、沿海、老区”三张牌,不断赋予“三张牌”新的时代内涵。要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铸造出一批品牌项目,大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的科学发展。
方忠:回归初心,努力完善乡村教师培养体系与实践,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文件相继出台。多项举出聚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盐城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并努力完善乡村教师培养体系与实践。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一是能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盐城师范学院重视乡村教师师德养成教育,通过课程体系渗透、实践体系训练、课题项目引导等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热爱乡村、了解村校,体会乡村教育独特性。我们开设了《乡村教育社会学》《乡村校本课程开发》《乡村教育管理学》等特色课程。通过学校王强纪念馆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引进力度、提高培养质量等方面继续努力。学校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将教师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议程和基本职责。通过教师工作部、学校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三条途径合力建设师资队伍。通过教师进村实习、教师讲课比赛、高级别人才项目储备等具体工作优化队伍梯队,提高队伍总体水平。
三是努力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目前,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但是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
方忠:坚持教学中心,提高‘盐师质量’
学校在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教学中心,着力提高“盐师质量”。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基于社会需求,我们构建了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控机制。参照师范专业认证、专业综合评估、工科专业认证的要求,以省品牌专业为抓手,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OBE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各类卓越(教师、工程师等)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深化“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知识能力模块,推进课程重组与整合。加强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数字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以开放性、实效性和实践性为基本原则,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对接课程或课程群,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课程、平台、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保障机制“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
强化教学质量保障。建立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健全多层次、多路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激励与警示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切实执行人才强校战略举措。围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坚持走教师教育队伍建设特色发展之路,建立“双能”导向的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师生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戴斌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构筑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坚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实施队伍建设、教育创新、信仰补钙“三大工程”,培养造就了以全国优秀教师王强为代表的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动适应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新常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旗帜下。
学校以加强师德建设为立足点,打造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教师队伍,形成教师过“关”先过“师德关”,过“师德关”先过“政治关”的良好传统。同时,注重以典型“引路”,常态化开展“为好老师点赞”“育人笔记”主题征文等活动,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不断深化。
此外,我们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学科、科研、课程“三位一体”,做到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课题立项与培养人才、平台搭建与汇聚人才“三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两次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示范马院”。
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活动,借助原创情景剧生动演绎了大学生理论宣讲团10 年发展历程。通过微信公众号打造“言是讲坛”理论宣传平台,利用新媒体组织开展“微言微语青春行,信仰话题微讨论”等“青春与信仰同行”系列活动。承办了第四届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决赛暨盐城对接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通,打造了一堂全省最大的高校思政课。
我们学校涌现出一批以全国重大典型王强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这是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精神财富。我们以王强先进事迹为生动教材,开展“信仰的力量——向王强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编印“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系列文集,编排纪实剧目《信仰之光》,成立王强先进事迹报告团,建成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典型引路,后人奋进,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团队沿着王强的足迹接力前行,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校教师自觉以王强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用信仰之光照亮育人之路。(通讯员:蔡逸秋 何敏敏)
头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