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
智慧教育之窗
2019-01-03
www.jyzc.com

201901023012.jpg

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建筑地标和文化名片,更应该是大家心目中庄严神圣的学术殿堂、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和令人神往的诗意栖居地。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就是这样一处众望攸归之所在。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六十年来,始终与学校发展休戚与共,栉风沐雨,历经多次改扩迁建。2013年9月正式启用的新馆坐落在长峙岛本部校区核心位置,馆舍面积1.8万平方米,简欧风格,典雅恢宏,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2014年11月,为感谢香港舟山同乡会会长杨詠曼女士对学校的关爱与支持,学校决定将本部校区新馆大楼永久命名为“杨詠曼图书馆”。

庄严神圣的学术殿堂

2014年,根据“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学校扩硕升博更名大学的发展任务和建设高水平综合性海洋大学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经过广泛讨论和深入研判,达成共识,确立了由单一的传统服务型向服务型、学术型复合并重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两型”发展理念和定位,明确了特色化、专业化、信息化、智库化的“四化”发展目标,并努力争取多方支持,积极付诸实施。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最基础、最核心的构成要件,也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和学术工作的最根本的保障。为避免全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馆藏文献资源高度同质化的通病,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在保证教育部办学指标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和内涵建设,调整馆藏建设思路,建构特色馆藏体系,逐步加大特色馆藏采购力度。截止2018年底,学校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约200万册,而其中纸质特色馆藏文献总量占近20万册,数字化特藏资源已达几十T。涉海文献(含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地方文献和校本文献三大特色馆藏体系基本建成,且已初具规模,其中涉海类文献数量已居全国海洋类高校前列。

同时,为最大程度满足广大读者及时获取文献资源的需求和克服图书馆纸质藏书空间不足的困难,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除了提供文献传递、全国各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互借等常态化专业服务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积极加入了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中美国际合作大学数字图书馆(CADA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等数字图书馆;订购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库等40多个国内外重要数据库;购买了200多万种中外文数字图书;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和“芸悦读”读者自主借购服务系统。通过以上馆藏文献借阅和信息化手段,广大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文献资料90%以上都能及时获得,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除了常规的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务外,图书馆还建设了海洋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海洋水产等特色数据库,每年更新海洋类信息和数据数万条;与舟山市图书馆等共建共享舟山海洋数字图书馆;编撰了《海洋信息》专刊,选辑国内外有关海洋政策、智慧海洋、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经济等重要信息,每年刊印8期;协助自贸研究院编辑《自贸研究与动态》;成立了情报分析中心,配备了若干名学科分析专业人员,形成了多份学校科研表现力、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每年为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开展学科服务下载题录、论文等数千条(篇)。这些专业化的情报信息、分析报告为舟山市和学校领导层及相关部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精准依据。学术型、专业化的智库建设已初见成效。

通过上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精准定位学科发展的情报分析、彰显学校内涵底蕴的特藏构架和专业馆员人才队伍培养等,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学术水平逐步提升,图书馆纸质图书年借阅量连续多年均超过10万册次且逐年攀升,数字信息资源年总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每年为部门和学院提供题录论文下载等教学科研和学科服务上万条(篇、次),在校内外、省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也因此多次获得省教育厅图工委颁发的“先进集体”“优秀馆长”等荣誉称号。

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位于本部校区的中轴线博雅大道上,面朝烟波浩瀚的太平洋,俯瞰风光旖旎的揽月湖,背依四季如春的中央大草坪,远眺云霞明灭的紫薇山,得天独厚的区位凝聚超强人气,使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图书馆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精神的指引下,秉承“两型四化”发展理念,通过开放办馆,苦练全面服务内功,笑迎八方读者宾朋,使图书馆逐渐发展成为学校师生校友、舟山及社会各界人士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连续多年主办“资源与服务推广”系列活动,与学校团委、人文学院等联合举办多届“书香海大”文化节,并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层面的香港青少年浙江行、樱花节、校园开放日、三位一体招考、迎接新生等重大活动;图书馆还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服务优势,与浙江省社科联、市公交公司、绿城小镇、舟山医院、桃花岛镇政府、临城党群服务中心等合作共建“浙江学者文库”、“书香公交”、“小镇教育联盟”、图书流动站等文化项目。

其中每年举办的“资源与服务推广”系列活动和“书香海大”文化节,都历时大半年,图书馆方面均组织30个左右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各种文化艺术展、师生课堂教学成果展、“卓·雅师说”讲坛、信息素养专题报告、特藏文献和文化展、中外文教材及图书订购展、热点焦点主题书展、校友书画摄影作品展、发布阅读分析报告及书香榜单、阅读推广大赛等。

据悉,支持、主办、承办、协办这些活动的单位,除了校内的相关处室和学院外,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省内外兄弟高校,教育部图工委、中国图书馆学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浙江省图工委、浙江省艺术家协会、舟山市文联等党政机构和学术组织,受邀来馆作报告和参展的则有来自国内外的著名汉学家、图情信息专家、知名教授学者、书法家、美术家、杰出校友等。

德国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汉学与现代型”、学校党委书记严小军“学术与人生”、武汉大学教授黄如花“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等专家学者的报告,和黄式三黄以周学术著述展、舟山历代地方志展、学校师生剪纸作品展、学生美术作品展、墨海书画展、朱梅君师生书画展、三国百相京剧脸谱展、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校友书画展、校本文献特藏展、海上丝绸之路航路航船图展等展览,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友纷纷专程前来学校听讲和观展。

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和专家、学者、艺术家的莅临,使校园文化氛围逐渐浓厚,师生校友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不断增强,不同层面的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发展的认同度大幅提升,学校文脉得以承续且日益丰盈,学校作为地方文化标杆的地位和作用越益凸显。不知不觉中,学校和图书馆成为了舟山市民学习休憩和外来人员考察游览必选的目的地。

据不完全统计,新馆启用以来,图书馆基本上每年接待来校考察调研的国家和全国各省市县区各级领导、首长、专家近百批计1000人次以上;接待返校参加同学会的校友100多批达上千人;接待兄弟院校领导和兄弟馆同仁不下千人;樱花节、校园开放日、三位一体招考日等进馆的舟山市民和考生及家长亲友5、6千人次;进馆体验和学习的春秋游中小幼学生、夏令营营员、香港青少年游学团等接近2000人;参加会议讲座听讲和参观展览的人数超过2000人;平时到馆内拍摄婚纱照、电影、小视频、访谈节目、合影留念等则在在多有不计其数。5年多来,到馆人数总计接近10万人次;合作共建的文化项目受惠人数达几十万人次,影响遍及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层面。

令人神往的诗意栖居地

阿根廷前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有句关于图书馆的名言:Siempre imaginé que el Paraíso sería algún tipo de biblioteca .较之“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关于天赐的诗》,林之木等译《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上,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第150页)的通行翻译,学校图书馆馆长韩伟表教授更倾向于自己的理解:“我心目中的诗意栖居地,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他就是按照自己对图书馆这样的认知,带领图书馆全体员工,数年潜心打造,把图书馆精雕细琢成令人神往的诗意栖居地。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全年开放340天,每天开放时间将近17个小时(6:30-23:00);每年进馆师生读者超过130万人次,年均接待各种外来人员1万人次以上;馆内每年接受会议、讲座、展览、检查等各种活动上百次;纸质藏书100多万册;各类设备设施近10万件;无线网络全天候开放,每天数据信息流量达1000G……安全压力可想而知。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领导班子未雨绸缪,与全馆工作人员群策群力,细致排查安全隐患,认真梳理设备设施问题,制订即时上报制度和应急预案。与学校党办校办、保卫处、基建与后勤管理处、设备管理处、计划财务处、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及各二级学院等积极沟通,通力合作。5年来,在相关分管领导和上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妥善处置各种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10余次,预防性维护馆舍和设备设施数千次(件),数据信息万无一失,没有发生一起人身生命财产安全事故,确保了馆内人员、藏书、设备设施、数据信息等的充分安全,为构建诗意栖居地夯实了基础。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部门和谐有序运作有赖良好的制度保障。但作为学校里开放时间最漫长、人流量最密集、进馆人员身份最复杂、师生需求层次最多元的部门,图书馆的管理基本上没有现成的制度可以借鉴。图书馆根据学校及图书馆实际,深入调研,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制订了馆务会议制度、各部室职能和岗位职责、图书馆工作人员考核实施办法、新城校区图书馆使用规范等一系列新制度,使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保证了图书馆和谐良性运转。以占座为例,学校图书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在图书馆自习室内安装了书架,允许同学们在书架上放置自己个人的学习资料,联动基建与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研究生)学生会和各二级学院,制订每晚清理阅览桌椅、妥善保管和领取违规物品等规定,同时引入“不占座”系统作为辅助手段,数者结合,解决了这一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且最为棘手的顽疾。

诚如习总书记所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韩伟表馆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不仅对一个国家、民族是如此,对一个学校和图书馆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因此,从2014年担任馆长起,就接续他当年给长峙岛本部校区湖山道路广场等命名的内在理路,从四个方面倾力建设以“追求卓越,涵育博雅”为宗旨的图书馆“卓·雅”文化,用心铸造作为诗意栖居地的图书馆之魂。

首先,提炼和设计了馆徽、馆训(“学而时习,智圆行方”)等文化符号,确立图书馆追崇卓越博雅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其次,通过不息图、天文图、海洲图、名人读书法、传统名画等各种文化载体的展示,传达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多元包容精神和深沉持久的生命力。其三,持续举办剪纸、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展览30多场,涵育广大师生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文化情怀。其四,主办“卓·雅”师说讲坛,邀请各界知名人士现身说法,展现卓越、博雅的文化品位和精彩人生。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工作对广大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对打造图书馆作为诗意栖居地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图书馆“卓·雅”文化高票入选学校第二届校园文化品牌;由图书馆“I图学社”设计选送的阅读推广、展览方案和文化创意海报等多次获得政府文化机构和图书馆界的各级奖项;学校图书馆也在各类媒体平台多次上榜“最美图书馆”;图书馆连续多年在学校师生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前茅,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认同。

(感谢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提供相关资料、数据、信息和修改意见)

点击浏览: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