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馆概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办于1952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文献信息资源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图书馆。图书馆现有三个馆,分别是草场门校区图书馆(主馆)、浦口校区图书馆、小行校区图书馆。三个校区图书馆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各校区图书馆学科分布合理,既突出了学科配置的特点,又满足了各校区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需求。在图书借阅服务方面,三个校区之间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各校区书刊借阅区域均以开架为主,体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了较好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馆藏文献以教育类文献为特色、中外经典文献为重点,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大多数学科门类。截止到2016年11月24日,馆藏纸质文献90万余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近69万册,可利用电子图书300多万册,拥有读秀、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和EBSCO、SpringerLink、NextLib等国际权威数据库27个。同时,我馆还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System,简称C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AL等组织,积极参与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我馆还为江苏省图书馆协会理事成员馆,积极参与图书馆界各项活动。
图书馆作为全院的文献信息中心,为师生、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2.文献资源特色
在文献资源建设上,严把学术水准关,逐步形成以教育类文献为特色、中外经典文献为重点的文献收藏体系。
◆根据学院办学方向和理念,以学术性、资料性为选书的主要标准,复本适量,质量高,容量大。形成了实体资源与电子资源相得益彰的馆藏特色体系。
◆注重目录资料的建设,为用户指明文献的来源和出处。拥有中外文题录数据库和综合学术搜索平台,总计数百万条数据,涵盖图书、期刊等文献类型。同时,也特别注重可查纸质目录及工具书的收藏。
◆注重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存和收藏。拥有较为齐全的《四库》系列文献,这在高校图书馆中极为少见。此外还收藏民国丛书,系统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及近代文化的精华,为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积极参加JALIS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工程,购进大量电子资源,如: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EBSCO、Spring-Link等。
◆注重教育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结合学院的办学目标,重点收藏教育类的纸质书刊和电子文献,形成了以系统、高质的教育类书刊资源为基础的特色馆藏体系。本馆收藏教育类图书10万余册,教育类报刊170余种。
3.数字化建设与发展
1995年底,图书馆首次使用计算机进行读者管理和图书流通管理。1999年,为了更好地和江苏省高校实现资源共享,经过调研,改用汇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至2004年,图书馆主要业务全部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管理。图书馆建立了独立的局域网,实现了主要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办公;建立了部门网站,实现了馆藏书目、读者信息、征订书目等的网上查询以及本馆电子资源的上网利用,网站全天候(7天×24小时)开放;建设了用户检索平台、馆际互借系统、光盘发布系统等,拥有磁盘阵列达140TB;图书馆在建设实体资源的同时,引进了一些优秀的电子资源,既是对实体资源的补充,也顺应了信息时代读者阅读行为的变化。
4.文献信息服务
三个校区的图书馆共有16个借阅室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可借阅时间达每周70小时以上,网络数据库资源全天24小时开放。具体服务项目包括:
◆ 书刊借阅
图书馆注册读者均可使用全馆收藏的各类文献,并按照管理规则享有外借或阅览服务。图书实行全流程计算机管理,提供全开架借阅一体化服务。
◆ 图书通借通还
为适应多校区协同发展,本馆开展图书借阅的“通借通还”服务,读者可在任一校区图书馆借还全馆图书。
◆ 电子资源阅览与体验
各校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区)可供读者上网阅览、下载本馆电子文献及查阅随书光盘;平板电脑体验区等可供读者方便使用图书馆各种在线学习平台。
◆ 用户教育及培训
为方便读者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本馆常年开设文献检索课,以及多种数据库系统查询培训、讲座。
◆ 馆际互借、原文传递
三个校区的图书馆图书借阅处均提供图书的馆际互借服务。并依托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本馆未收藏文献资料及稀缺文献的原文传递服务。
◆ 代查代检
为申请科研课题、项目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代查本馆缺藏文献,开展定题跟踪服务,为特定部门用户提供科研成果统计服务。
◆ 信息咨询、学科服务
面向各类科研项目及学科建设等提供参考咨询、专题调研、代查代检等系列学科信息服务。
头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