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于2011年12月由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合并而成。图书馆于2001年7月开始筹建,2002年9月现馆舍落成启用,馆舍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档案室于2002年9月建立,2007年7月建制划归图书馆,2011年1月档案室更名为档案馆,为学校直属单位,与图书馆合署办公。2001年9月建校初分别成立了网络与信息中心、计算中心,2008年5月,合并为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简称:信息中心)。2011年12月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合并为图书信息中心(2018年10月改名为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以实现资源整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本中心现有事业在编人员21人,企业委派人员25人。在事业在编人员中,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3人,硕士学历8人。
图书馆设有流通阅览部、参考咨询部、系统部、采编部等4个部门。截至2019年9月1日,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达到1384379册(件),其中,纸质图书资料1048494册(生均102册),电子书335885册(件)。近五年生均年新增纸质图书4.6册。阅览座位2050个。为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按照“学院解决人员、场地、设施,图书馆负责文献资源建设和业务指导”的原则,先后建立了5个学院资料室,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体、学院资料室为补充的学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经校友捐赠及陆续收藏,逐步形成了1.78万册珍贵的中国近代史料、民国文献以及《四库全书》系列的特色馆藏。本馆与美国亚洲基金会和“中美之桥”建立了外文原版图书捐赠的长期合作关系,至今共收到外文原版捐赠图书约3.9万册。
图书馆整合数字资源,通过校园网共享浙江大学、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献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可利用的数字资源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图书馆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努力优化借阅环境,打造自主学习空间,开辟考研专座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举办一小时讲座、课程嵌入式讲座、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平台、在线微课程等方式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和检索技能的指导与培训。
近年来,图书馆服务加速向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和电子书扫描借阅;陆续在网站和移动端增设了书刊荐购、续借、预约、图书催还邮件与手机短信提醒、新书通报、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APP、SCI/EI论文检索认证等服务;探索开展本校作者论文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信息推送服务、图书馆空间和座位预约系统、网约快借(芸悦读)、热门图书发现系统等创新服务项目。
档案馆现有专职档案员3人,兼职档案员33人,兼职档案系统管理员1人,形成了以档案馆为中心的学校档案工作网络。2007年启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2008年建立了档案信息网站,为档案工作的宣传、业务指导、检索利用等提供了网络平台。2009年12月通过了宁波市档案管理一级标准考评验收。2013年11月,档案管理通过了浙江省二级标准考评验收。2011年以来,多次被浙江省高校档案学会评为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1月顺利通过宁波市档案局测评,获得浙江省数字档案馆称号。截至2019年9月1日,学院全宗共保存档案14725卷,128147件,数字档案83565件,案卷总长度621米。
信息中心设有网络通信部、信息化推进部、教学技术和校园卡部,主要承担学校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和校园卡的规划建设运维,以及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支持工作。目前校园有线网络实现千兆骨干互联,出口总带宽2.5G,其中到浙大校园网带宽为1G。建设的杭甬通道实现了浙大本部和宁波理工学院两个校区校园网络的直接高速互联,学校师生能共享浙大校园网丰富的数字资源,并实现校园卡平台专网、财务专网等系统与浙江大学的高速安全互通。校园无线网络基本实现校区全覆盖,出口总带宽21G,日均在线用户7700余人。
信息中心负责学校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建设服务与维护,并推进全校性应用以及部门应用。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校园卡平台、信息门户等。建成并维护网站群系统、OA系统、迎新离校等重要信息化应用。中心负责学校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支持工作,建设运维着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等各教学机房11间,共有各类教学计算机约760台。年平均教学支持任务460门,完成教学课时75万学时。每年承接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各类考试近3000人次。2011年以来,信息中心已三次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五次获得宁波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优秀(先进)单位。
信息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是宁波教育网的网络汇聚中心,光纤高速直连宁波14所高校,是服务在甬高校连接中国教育科研网的网络枢纽。
头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