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教育是培养人,是用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智慧教育之窗
2019-12-04
www.jyzc.com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

现任校长汪明义不仅立足当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而且更具全球化视野。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在2019亚洲教育论坛上,汪明义校长发表了“以高等教育共同体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主旨演讲。

在论坛上,汪明义校长提出,大学共同的使命都是启迪智慧、培育新人、探求新知、追求真理、传承文明、引领社会。无论哪个国家的大学,哪个时期的大学,我们找它最大的公约数,形成高等教育共同体。以搭建跨境教育合作为平台托管教育发展的国际网络;确立全球视野的高等教育理念;构建全球视角的大学评价体系,构建全球各类大学的专业评价体系,总的原则是国家(民族)特色,世界标准;教育共享、责任共担有利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呼吁设立“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的教育基金,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毕业文凭的互认,加快“一带一路”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论坛刚落幕,搜狐教育记者便与汪明义校长进行了深度对话。面对“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这一主题,汪明义校长指出:一名优秀的老师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需要具备:学科素养、教育素养、社会素养和国际素养。教育素养涉及到教育情怀、教育信念和教育梦想;你是否视学生如子女?是否视教育如性命?是否视学校如家庭?

在人才培养方面,汪明义校长如何阐述四川师范大学独具特色的“十个一教育养成”制度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对于当下热议的“减负”话题,汪明义校长又有哪些真知灼见?以下是搜狐教育与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的对话内容,略有删减:

记者: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您认为哪些因素决定了大学的高质量发展?

汪明义:我认为决定大学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大学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将这些传递给全体教师。

记者:作为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您认为师范院校更需要着重培养未来教师的哪些基本素养?

汪明义:一名优秀的老师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需要具备:学科素养、教育素养、社会素养和国际素养。中小学教师更应强化教育素养和社会素养,大学教师更应该强化学科素养和国际素养。

目前很多教师只是传授学科知识,这距离优秀的标准还很远。教育素养涉及到教育情怀、教育信念和教育梦想;你是否视学生如子女?是否视教育如性命?是否视学校如家庭?没有习总书记所讲的仁爱之心,是不可能有教育情怀的。

很多学校、很多教师把学生当成了他们获取名利奖金的工具,而忽视了我们是在培养人,是在用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所以,师范院校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是当今师范院校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记者:您曾说过,在培养学生方面,您一直坚持“课程+环境”的理念,要让学生既是环境的享受者,还是环境的制造者。具体要怎么理解?

汪明义: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理念是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环境的营造,使学生潜能浮出水面,个性得到张扬,为他们将来更有成效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大学不仅要在课程方面有所作为,也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让学生们进入校园就能够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并且学生也能参与其中,成为环境的创造者。

那么,如何让学生既是好环境的享受者,又是好环境的创造者呢?我们着重推行“十个一教育养成”的实施。具体而言:

“一个总结”。每位学生都需要对每个学期的生活和学业做总结。学校通过开展“一个总结”活动,让学生主动总结得失,不断增长智慧、培养能力和提升思维,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两封书信”。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都要给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老师各写一封书信。“两封书信”活动是用写信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仅能缓解当面和父母表达爱意的尴尬,也是锻炼学生书面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个场地”。学校鼓励同学们多到图书馆、学术厅、运动场等地,充分运用第二课堂,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去图书馆多读书,让知识引导人生的方向;可以多到运动场走走,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多到学术厅听听报告,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体味大师治学的方法。

“四项活动”。学生可以参与社团活动,增长见识,培养自己的智慧;参加学科竞赛,与985、211的大学生们同台竞技,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自信心;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对弱者的仁爱之心。

“十个一”的核心在于“教育”,关键在于“养成”,目标在于形成“好习惯”。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在总结中进取、在书信中感恩、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记者:我们注意到,尽管国家一再强调“减负”,但是事实上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您认为如何能够将减负落到实处?

汪明义:我认为减负要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心至关重要,我相信他们不缺少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之所以现在“减负”还有盲区,这是因为很多行政职能部门并没有真正下决心去减负。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套发展性的评价机制,而不是现在各个阶段的学校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也许不少学校就不会只管当前,而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抓住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本质要素去开展教育活动,减负就可能有望真正解决。

何谓发展性评价呢?例如,对一所高中校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有多少毕业生进双一流、进北大清华,更要关注这些高考优胜者在后来的大学生活中甚至工作后一段时间表现如何。

(采访/撰文/编辑:刘梦真 【本文为搜狐新闻教育频道独家采访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网址:http://3g.k.sohu.com/t/n410170951?showType=&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