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学院在全国煤炭形式严峻,能源类专业招生窘迫的情况下,积极研究国家政策措施,对接企业社会需求,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的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它顺应了职业教育发展大势,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专业人才,为学院留住并做大了体现“能源”特色的主干专业,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大力推广。回首五年来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发展之路,凝聚了能院人不服输、不怕苦的奋斗精神,成功谱写了“能源”特色发展新篇章。
——大背景:艰难中的一丝曙光,校企协同中的一条新路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能源类专业主要是以煤炭资源开发相关专业群为主,服务唐山区域经济及开滦集团公司人才需求,多年来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了大批煤炭相关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自2013年起,受钢铁、水泥行业低迷,国际油价下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全国煤炭行业就进入了持续低迷期。加上,国家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大力治理大气污染,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直接导致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严重。而学院所在的工业城市唐山,也存在着区域煤炭赋存条件越来越差,开采时间过长、井深巷远、系统复杂,开采成本逐年上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炭能源行业发展。
全国煤炭行业大环境的严峻形势直接影响了煤炭能源类专业的招生情况,全国矿山类高校,煤矿主干专业出现招生难的窘迫局面,甚至一些高校把煤矿类专业砍掉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群也从2013年的百余人,一下下降为2014年的12人,更出现了2015年矿山地质、矿山安全专业面临停招的局面。眼看学院能源类特色专业面临生存危机,这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遴选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利好国家政策的出台,为困境中的学院带来了转机,学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抢抓机遇,迅速安排部署,抢救危机中的煤矿类专业。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产教相融、学培并举、集团发展的办学特色,有着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得天独厚的优势,拯救危机中的煤矿类专业正可以与同样面临生产一线煤矿主干专业人才断档,生产面临招工难、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的开滦集团公司进行对接,以在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班的形式,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审时度势,学院领导果断做出批示,全力以赴争取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一条校企协同发展的新的探索之路从此开启。
——勇探索:成功开办全省首例现代学徒制班
明确了目标,坚定了方向,学院迅速成立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指导委员会,煤矿专业群所在的矿产资源与建工系作为主要负责单位,成立了由系部主任、专业团队、校外专家组成的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并组织实施项目方案,在理论与实际、学校与企业、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现代学徒制工作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深入调研,编制招生招工方案
根据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双导师团队等文件要求,2015-2016年煤矿开采技术教学团队深入集团公司10余个矿业公司,走访调研26次。
学院从服务企业转型升级,针对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流动性大等问题,向集团公司递交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招收企业员工进行普通大专学历教育的请示》,撰写了《关于招收高级职业资格员工进行普通大专学历教育的实施方案》,提请集团公司批准在在职员工中招收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集团公司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集团公司批准了该方案,并下发调训通知,组织各矿业公司选拔优秀员工报名学习。为进一步规范现代学徒制专业招工与招生工作,学院在2016年底出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与招工管理办法》。
广泛宣传,助力准学生了解专业
校企齐发力,共同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工作进行宣传。一是学院到企业进行实地宣传,向集团公司各矿业分公司宣传校企精准招生的流程,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各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向下属区、科进行宣传,让在职员工了解学院的招生政策、专业概况、《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学历培训管理办法》,以及员工关心的集团公司负担学费、上课期间待遇等同上班待遇等问题,鼓励各区科中优秀的员工积极报名。
精准招生,选拔优秀员工入校学习
集团公司下属各矿业公司根据本单位岗位人才需求,在员工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推荐采煤和掘进班组长、区队长,煤矿“一通三防”基层区队技术人员等一线主体专业员工报名。学院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单独招生的方式,联合企业进行面试筛选,合格员工参加春季高考报名,录取符合条件的员工。
学生被录取后,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界定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岗岗位和教学内容,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
2016年9月,随着第一批煤矿开采专业现代学徒制班学员入学,学院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步入正轨,三年来,矿产资源与建工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加强课程改革,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
——展成果:三年建设实施玉汝于成,学徒制育人模式彰显特色
制度建设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在学院“四融合、四提升、二统一”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指导下,推进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通过制度保证学徒制工作有序进行,编制形成系统的制度性文件,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
学生、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保障三方权益机制。学院与合作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学三方的责任。通过集团公司文件,建立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约束,确保教学质量。学生均为开滦集团公司及下属各矿业公司、冀中能源公司所属的正式员工,与企业有正式的劳动用工合同协议。正式的员工通过企业推荐之后自愿正式报名参加单招考试,正式录取之后成为正式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学生,享受真正的大学学历教育。学院与企业之间通过“校企一体”一体的天然优势进行解决,学生本来就是企业职工,已经签定劳务合同,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系部根据企业各方面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成功的建立一套“标准化体系”,争取实现“企业、学校、学生 ”三方共赢,制定了《矿建学字〔2016〕2号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校企双方把可持续发展做为衡量校企合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并加以高度重视。达到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链接,从而逐步获得了技能提升。制定针对企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岗位培养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双导师队伍建设制度保证机制。系部根据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特点,制定了保障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在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待遇、工作标准等方面加强管理。
质量监控机制。为保证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度有效实施,经过专业委员会共同商定,并与企业专业结合,制定了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质量监控标准。
师资建设
双导师一对一对接,双向提升综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院紧密结合建设目标,积极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建设培养校内校外导师队伍。校内外导师专业技能培养 按选拔标准确定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对接,保证学校、企业导师一对一对学员进行指导,保证教学在双元交替过程中均有教师在指导学生。
双导师双向挂职锻炼。
一方面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挂职锻炼、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唐山矿、东欢坨矿等生产一线了解、熟悉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主要培养的年轻教师为李春平、梁玉春两位专业教师。另外校外导师多来课堂授课,提升综合素质。
强化企业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导师队伍,制定企业导师的选拨制度,企业导师的培养制度、企业导师的考核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导师待遇,并与企业协商将导师带徒工作纳入考核和晋升情况。企业导师为行业或企业的业务主管、业务骨干或专家,或具有行业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五年以上专业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较丰富的行业一线实践经验,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学徒培养的教学内容。 待遇,学校根据指导情况,参照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折合课时量。严格按着导师聘任标准,认真选拔最终确定2016级导师9名、2017级导师17名,他们均为企业中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
课程建设
课程标准制定情况。针对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开发过程体现岗位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有明确的规定,与企业共同制定,按程序制定了课程标准管理办法,并完成课程标准 20个(其中学校课程12个,企业课程8个)。
岗位技术标准制定情况。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企业个体实际情况,及工人的实际分布情况,专业团队参与企业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的修订完善工作,主要参与了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爆破工、瓦斯检查员、液压支架工 、端头及超前支护工、泵站司机、液压支架检修工、泵站检修工、胶带机司机、安检员等技术岗位操作规程的编写完善工作。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按照“一依托、三平台、四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2+3+1”人才培养教学过程构建“定岗双元”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面向矿山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煤矿采掘区队的技术工人、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检查员、采掘区队技术员、煤矿“一通三防”基层区队或职能科室技术员、煤矿企业采掘长、区区队的班组队长、煤矿企业生产职能科室职员等岗位,能独立顶岗工作。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要贯彻“以学生为本,岗位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宗旨,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改革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胜任开滦煤矿开采相关岗位的专业综合能力。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员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体现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工学一体、学做合一”的特征。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建设课程4门。
教材建设
系部制定了《矿建学字〔2016〕6号校企合作教材开发规划》,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开发教材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形成了以工作任务导向、内容功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培训教材的开发机制。共开发教材26本,其中学徒制教材5本,岗位教材21本。
——重推广: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典型案例示范引领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的探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教学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特色
形成了“一依托、三平台、四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形成了“一依托、三平台、四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依托”:依托“大师工作室”;“三平台”:学校理论教学平台、企业技能训练平台、网络资源拓展平台;“四层次”:岗位基本技能-岗位专业技能-岗位提升技能-岗位拓展技能”。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2348”教学模式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形成了学院与各矿业公司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即学院、企业均是人才培养主体。即学生在工作单位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集中学习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研发等能力培养。与开滦集团所属的唐山矿、东欢坨矿、林西矿、赵各庄矿、钱营矿、吕家坨矿、范各庄矿、荆各庄矿、林南仓矿、蔚州矿业公司等10家矿业公司的矿上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计划;共同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2348”教学模式,即,两周三天集中授课,四天教师下矿指导,企业导师8天岗带。
“校企一体”天然优势下精准对接岗位特点,开展双线教学
“校企一体”天然优势下的双主体,超越“协议约束”的对接,保证了运行畅通、“职工+学生”的双身份,打破了学徒制中的准员工要求。岗位工作标准与课程标准融为一体,岗位工作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实现了员工技能与学历提升、综合素质提升。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拓展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学”方式,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成果及推广价值
理论研究类成果
2018年6月,三项研究课题结题。
完成2篇论文:
刘少春《基于四模块融合的课程改革与开发模式研究与探索》
李春平《现代学徒制校企业一体合作模式的探索》
制度研究类成果
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强的系部制度31项目。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员培养效果
经过系统培养,学员成长成才,效果显著。2016级学员韩宝柱由班长成长为点班区长;齐庆喜由点班区长成长为生产区长;雷立彬由班长成长为点班区长现为生产区长;李正友由班长成长为生产区长;姬福友现为准备区工长。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在学院和企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系部通过培养校内教师、聘请企业导师,形成了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导师队伍,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发展。企业导师张文市大师为煤矿工采技术专业学员及教师做了多次的讲座,主旨为提升师生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效果好;校内专业教师李春平与校外专家导师张文师大师结成“一对一”师徒对子,一对一的指导教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梁玉春、李春平老师在唐山矿吴立中大师工作室参与瓦斯技术实训,提升实践技能;梁玉春、李春平按计划经常参加东欢坨矿李开武工作室活动,提升了两位教师的实践水平,充分发挥了校企一体的优势。
推广价值
通过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和总结,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广价值。
实施了“校企一体招工招生一体化”,“在职员工实行对接岗位精准招生模式”,一方面在职员工技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职员工在工作中学,解决了工学矛盾,实现了精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探索了不同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形成了“一依托、三平台、四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2348”的教学模式,编制了系部31个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
通过试点专业的建设,将企业和学院各类资源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实现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矿建系现代学徒制班在校生数达到500人,专业数由1个扩大到4个,范围由开滦集团公司扩大到冀中能源。学院院长在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现代学徒制工作交流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得到了协会领导及与会单位的广泛认同,发挥了行业示范作用。校企一体、学徒培养在学院已经生根发芽,开局良好。未来,学院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道路还将紧紧跟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快车道,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头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