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培养高素质人才 服务高质量发展
智慧教育之窗
2020-05-28
www.jyzc.com

新华网合肥5月27日电(吴万蓉)2020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就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话题接受新华网采访。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新华网:地方高水平大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加快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袁亮:地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由原部委院校划转地方管理的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和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中西部非中心城市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发展人才,要克服更大困难,付出更大努力。

我建议,要加大财政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帮助地方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创建,支撑区域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大对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创建支持,遴选具有鲜明行业背景和较强实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开展省部共建一流学科。

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条件具备的学校异地办学,引导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供给,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华网: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之一,您觉得当前高校应该如何培养高质量发展人才?

袁亮: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在培养高质量发展人才方面做了一些新的规划和布局,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

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制定实施有学校特色、接学校地气的本科教育40条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思政教育,振兴本科教育,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

二是强化学科支撑。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核心,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依托学科打造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三是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创新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创新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

四是推动协同育人。强化与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战略合作,加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育人。

五是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引育并举、老中青结合、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支持,建强师资队伍。强化资源投入,提高保障能力。深化绩效改革等综合改革举措,强化制度供给,完善治理体系,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今年,在疫情冲击的不利条件下,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基本和去年持平,学校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重要“方面军”。

新华网:开发利用好废弃矿井资源,是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您觉得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如何转型发展?

袁亮: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有助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必须做好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废弃矿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我们要打出加减乘除“组合拳”,健全资源型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蹚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子。

做好转型升级的“加法”。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重要支撑,发展以抽水蓄能、空气压缩储能、煤及非常规天然气等储能及多能互补开发,实现剩余资源有效利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布局“新基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转型升级。落实“两山”理念,修复环境生态,培育接续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做好创新驱动的“乘法”。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积极招才引智,支持创新活动,贯通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做好落后产能的“减法”。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智能安全精准开采,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降低发展资源依赖。

做好体制机制障碍的“除法”。加强政策引导,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民生投资,关注矿工等群体职业安全健康,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国家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城市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积厚成势,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