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四川农业大学王静:科研无止境
智慧教育之窗
2020-08-14
www.jyzc.com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让大家认识了水稻所青年教师王静。两年时间过去了,尽管多了不少有分量的头衔,但王静依然专心埋头最热爱的科研工作。她说:“作为青年一代的川农人,我们更要秉持川农校训,弘扬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202008143052.jpg

结缘川农

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硕博连读,王静的学习经历似乎与川农大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她与川农大的缘分其实早已结下。

王静有一位表姐,他们一家两代都是川农人。小时候,她经常会听他们提起川农大。梧桐大道上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梧桐树下川农人团结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深深的吸引着她。博士毕业时,正值陈学伟老师从国外回到川农后,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急需人才,王静被陈老师研究思想的前瞻性和对科研的执着精神所打动,毫不犹豫选择到川农大开启自己的事业之旅。

参加工作后,王静深刻感受到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双支计划功不可没。在她看来,每个人的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宇宙,等待着被照亮,被温暖。双支计划就是那个火柴,照亮了每个川农科研人的小宇宙。

“双支计划应该是我工作后得到的第一笔经费。它就像那根火柴照亮了我的宇宙。它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让我们可以潜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年来,王静一直致力于水稻产量与抗性平衡机制的研究,正是由于学校双支计划的支持,才使得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科研人。

在王静看来,双支计划不仅是经费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励。“每个人的课题不同,研究有难易。有时候长期没有科研成果产出,内心的煎熬只有科研人才知道。而双支计划作为学校层面的一种认可,其实给予了我们精神上极大的鼓励”。有了认可,有了鼓励,有了精神支柱,工作才有了热情。

而陈学伟老师团队求实创新的精神也在感染着王静。“陈老师对大家要求很严格,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实事求是,还要勇于创新,不照搬。”王静说,“陈老师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在团队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家不认真不努力都不好意思。”

这种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对科研的执着也深深影响着学生们。学生周练说:“我曾经在跑蛋白的时候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跑出来的都是白板,什么条带都没有。看见结果也会丧气,但团队陈学伟老师、王静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不服输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终于,在团队的帮助下,在自己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调整、不断重复中,解决了难题。

水到渠成

有了丰富的积淀,出成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2018年9月7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四川农大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A single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both yield and immunity in rice”(水稻转录因子IPA1促进高产并提高免疫),王静为论文第一作者。该论文的发表实现了我校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也让王静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熟悉王静的人都知道,这篇论文的研究时间可并不短暂。早在200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时,她就开始了对IPA1基因的关注与研究。IPA1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早期在水稻中克隆得到的一个调控理想株型建成的关键基因,它对水稻理想株型的建成起核心调控作用,IPA1的功能获得性突变体植株具有多种优异的农艺表型,包括茎秆粗壮、无效分蘖数减少、穗子变大、产量增加等,在实际育种中已经得到大量运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我们在实际育种中,发现IPA1除了能促进高产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础抗性,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发现,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去深入解析一下这一现象背后的具体作用机制。”王静说。

猜想很大胆,怎么弄清它作用的机制,面临诸多困难。“有两年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处于极度困惑中,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王静对这段曲折的研究过程记忆深刻,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来,他们没有放弃,起早贪黑,周末节假日都奉献给了实验室,根据新数据,建立新假说,不断调整优化实验方案和思路。每周团队的交流汇报会,都是一次“头脑”峰会,“团队讨论非常多,大家都各抒己见,有时候一讨论就是一天。”

田间实验也相当考验人的意志。盛夏时节,大家头顶烈日,连续一个月,每周有4天都泡在田里。每天带着一身泥回家,王静的家人都开玩笑称她是“农民博士。”

正是这样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17年初,他们慢慢接近真相,发现了IPA1的磷酸化修饰是平衡产量与抗性的关键调节枢纽。这是他们最激动的一天,整个实验室兴高采烈,陈学伟和大家一起围着实验结果看了又看,兴奋不已。“得知论文被发表时都没有这么激动。”

“发表《Science》论文不是终点,”王静说,“发表《Science》论文是激励我们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往前走,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IPA1的信号途径其实很复杂,还有很多奥秘有待我们去继续挖掘和解释。我们期望通过继续努力,更好的去完善IPA1的分子机制及工作模型,揭开让水稻抗病高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