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强则国家强。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谋篇布局、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
课程思政要在“强”字上狠下功夫,高校党委要自觉肩负起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
一所学校的课程思政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强有力的党委领导,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开展好课程思政的根本保证。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党建发展思路,将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责任人,在课程思政过程中肩负起“掌门人”的角色担当,亲自谋划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系统推进,带头给学生上好思政课。学校党委其他领导各领其命、各司其职,统分负责好课程思政各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课程思政要在“活”字上狠下功夫,充分激活全体教师的育人“基因”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力量,课程思政需要全面激发广大教师的内生动力,共画“同心圆”。提升广大教师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积极尽好“传道授业”职责,在做好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成为启迪心智、塑造灵魂的“大先生”,要树立思想价值引领的主体自觉,提升课程思政的素质能力,不但要做“四有”好老师,还要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六要”引路人,夯实课程思政的能力基础。要形成全体教师课程思政的自强行为,营造人人想思政、人人会思政、人人乐思政、人人思政好的良好氛围,把自觉意识、自信能力转化为人人奋起、久久为功的自强行动。
课程思政要在“质”字上狠下功夫,要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来构筑课程思政的生命线
课程思政面向高校所有课程,要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教材、教师多维突破,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动课程思政全面展开。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思政特点,分门别类设计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千课千面、严谨有序而又生动活泼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通过实施独具学校特色的“德融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精心打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的“金课”,激励教师潜心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认真落实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及交流制度,在不同学科领域构建一批课程思政的“样板”,形成了校内外的示范效应。精心遴选培育一批政治觉悟高、思政能力强、教学水平好的优秀教师,重点塑造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带动更多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将进一步下大气力编写一批课程思政精品教材,将经典时新的思政元素精准融入不同教材之中,既要老树开新花,又要新树培厚土,通过精品教材构筑课程思政的坚实根基。
课程思政要在“协”字上狠下功夫,要形成部门协同、全员联动的“大思政”格局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体现整体视域和系统思维,要在协同联动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大格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建立了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有关部门同频共振,自觉肩负起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发力,“同绘一幅画,共下一盘棋”,形成课程思政战略部署的有序衔接和无缝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理论优势和专业优势,自觉融入其他课程教师的思政教研之中,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要与全体专业教师同唱一首歌,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课程思政的内容要全面协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五育之中,通过五育思政来共同锻造立场坚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体格强健、心理健康、奋发向上的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要在“实”字上狠下功夫,以制度保障追求育人实效
课程思政是一种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需要一系列与之配套、扎实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要不断构建完善政策导向机制、过程控制机制、教学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学生评教机制,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焕发课程思政的效能。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真正把着眼点确立在学生成长成才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学生理想信念“软实力”,助长学生安身立命“硬功夫”,努力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使课程思政入脑入心,真正助力学生成才。
课程思政要在“新”字上狠下功夫,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课程思政的对象是鲜活的人,而学生具有鲜明的迭代性,因此,课程思政要以人为本,不断根据环境和学生的变化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课程思政要坚持守正创新、返本开新,“守正”和“返本”就是要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本质,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的价值底线。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课程思政“活”起来,构建了智慧课堂、互动式课堂和网络虚拟课堂,建成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多屏全网跨平台的教育教学模式,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长在其中,切实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王英龙 刘玉)
头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