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阿坝师范学院“同舟共济,筑牢家园”实践团赴映秀镇和水磨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阿坝师范学院
2024-08-30
www.jyzc.com

为大力推动防灾减灾教育,宣传阐释好抗震救灾精神内核,8月23日至28日,阿坝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同舟共济,筑牢家园”社会实践团队赴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和水磨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围绕“聆听历史余音,传承红色基因”“涅槃重生,再还人间锦绣”“民族团结花盛开,弘扬非遗茶文化”三大主题开展。

聆听历史余音,传承红色基因

映秀漩口镇中学遗址,是一处承载着深刻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的圣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实践团队紧紧围绕“教育、宣传”的实践宗旨,通过科普宣传、志愿讲解、实地调研的形式展开实践。

活动中,实践团队首先在漩口中学遗址前,聆听了历史的回声,重新感受了那段沉重历史的余音,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随后,在宣誓广场,“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志愿者团队通过科普、志愿讲解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游客普及了地震、洪水防御知识,筑牢了人民群众的安全防线。

涅槃重生,再还人间锦绣

实践团队走进渔子溪村、前映秀东村、中滩堡村、盘龙溪村,对各个年龄、各个岗位的村民以及全国各地来访游客进行灾后重建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一方面了解当地村民和游客对抗震救灾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当下红色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向游客宣讲当地文化资源。

团队成员走访中滩堡村,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了解他们对抗震救灾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其中当地一位居民讲述了面馆老板杨云青跪求电厂派车救人的感人故事。

民族团结花盛开,弘扬非遗茶文化

走进水磨镇牛塘沟村,实践团队与盘龙溪村村长姚红伟和阿坝师范学院驻盘龙溪村“艺术村长”张林老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并实地参观了西羌汇兼阿坝师范学院创业中心。

西路边茶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符号,其品牌名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姚村长介绍道,西路边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连接村民与外界的重要纽带。通过发展西路边茶产业,盘龙溪村的经济得到了有力推动。茶叶的销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最为受益的就是旅游产业。以茶园为主带动周边老百姓发展旅游产业,民宿和农家乐的兴起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张林老师谈到村子未来的建设时,表示会将民宿与茶文化相结合,吸纳更多优秀人才,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乡村是一片蓝海,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宝藏,值得挖掘。如今盘龙溪村的茶园扩大了规模,还有了系统的体验茶文化的流程,现在也建立了创业公司——四川省阿坝州普向未来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西羌汇作为展示羌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展现了汶川特大地震后人们自强不息建立家园的精神面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同时,阿坝师范学院创业中心也为当地的羌族手工艺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师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16年过去了,地震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秀新街上,游人如织;羌寨农家乐,生意兴旺。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宣传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地震及灾后重建的历史,还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乡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灾后重建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编辑:邓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