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多元教育 深耕教育未来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磷化工团队在Angew发表燃料电池催化剂重要研究成果
昆明理工大学
2024-10-14
www.jyzc.com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冯东博士、李金成副教授、梅毅教授与香港科技大学邵敏华教授合作,在高性能非贵金属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eso/Microporous Single-Atom Catalysts with Curved Fe-N4 sites Boost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ctivity”为题发表在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针对燃料电池规模化应用面临的铂贵金属催化剂成本高、活性和耐久性不足等关键瓶颈问题,单原子Fe-N/C材料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非贵金属燃料电池催化剂,其活性位点为平面Fe-N4配位结构。金属有机框架ZIF-8材料的配位结构与Fe-N/C的活性位点高度相似,因此被认为是合成高活性Fe-N/C材料的最有效前驱体。然而,目前ZIF-8衍生的Fe-N/C催化剂主要为微孔材料,导致其在燃料电池中的传质受到限制,影响了电池性能。此外,平面Fe-N4配位结构的本征活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磷化工团队提出了一种ZnO辅助策略,通过棒状ZnO水解产生的Zn2+与2-甲基咪唑之间的自组装反应,制备氯化血红素修饰的ZIF-8薄膜,随后通过热解获得中空管状Fe-N/C材料(FeSA-N/TC)。该材料的管壁富含层次介孔和微孔,且Fe-N4活性位点被锚定在小尺寸的纳米孔内部,形成弯曲应力,从而提升其本征催化活性。因此,FeSA-N/TC在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碱性条件下半波电位可达0.925 V,在酸性介质中可达0.825 V。作为阴极催化剂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锌空气电池(ZAB),其电池功率密度也表现出极高的值(氢氧PEMFC:1100 mW cm-2,氢空气PEMFC:715 mW cm-2,液态ZAB:228 mW cm-2,固态ZAB:112 mW cm-2)。此外,利用原位变温高能XRD和DFT理论计算揭示了催化剂的合成机制及其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机理。本研究为能源器件中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催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

FeSA-N/TC催化剂的制备示意图及结构表征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余颖,通讯作者为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冯东博士、李金成副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邵敏华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2046)、云南省优青(202301AW070016)、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201AU070113)及云南省磷化工节能与新型磷材料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