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学子参与“学长特别课堂”活动

9月13日下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10余名学生在本部初中校区语文特级教师冯淑娟,骨干教师谢涛、关宇和申军娟等老师带领下来到北京市新华书店总店的全民阅读空间,参加《中学生》杂志主办的“学长特别课堂”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清华附中、八十中、陈经纶中学等北京名校的初中和高中学生。本部高中高一年级肖凯言和本部初中初三年级王梓曦作为“学长论坛”的代表,被邀请为主要发言人,分享了自己在学习方法、成长感悟、自我价值、个人负面情绪化解方法等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在近2小时的“课堂时光”里,经纶学子积极与学长进行互动,收获满满。  

礼包藏墨香 文脉润心田

下午1时许,本部高中肖凯言、桑沛林、赵漪凡、张诺伊等同学和本部初中崔涵煜、姜一菲、庄梓琳、侯宇安、沈筱雅、王一诺、姚澌淇、王梓曦、刘骐玮、李希然等同学陆续抵达活动现场,并领取了阅读大礼包——《中学生》杂志。在语文老师指导下,经纶学子们阅读鉴赏杂志上的美文,掌握阅读鉴赏文章的方法,展现了本部初中语文课程“阅读和鉴赏“结合的指导特色。下午2点,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学生们聆听了《中学生》杂志从1930 年创刊号至今所经历的95年的岁月的讲解,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了伟人和作家从创刊以及与杂志一路同行的故事。15分钟的讲解与参观,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中学生》杂志的历史,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脉传承” 的种子。

分享见真知 对话传经验

在“学长特别课堂”活动环节,同学们手持最近一期《中学生》杂志,在阅读区席地而坐,围绕“最值得分享的学习经验”“学习之余最大爱好”“生活中最让自己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事情”等话题进行分享交流。

来自本部初中初三4班的王梓曦同学针对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表示:我认为努力是更重要的,天赋是有限的“起点优势”,但努力是无限的“成长可能”。我自身就有一个例子,之前小学数学没怎么认真听讲就能考100,难的题也能很快做出来,同学都觉得我有天赋。但我发现,就算有这种“天赋”,也有上限。步入初中后数学学习的知识变多、变难,“天赋”也就不够用了。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月考,本想靠着数学一战成名,结果我只考到了班级中游。所以这说明,天赋顶多帮我们赢“简单关卡”,但是努力能一直给我们“续航”,今天多背一个单词、多搞懂一道错题,都是在给“成长”做加法。所以我觉得天赋决定一个人的上限,但是努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达到他的上限。而且我觉得,也不用羡慕别人的“天赋”,与其纠结“我有没有天赋”,不如先找对学习方法。谁能用对方法、坚持努力,就能把有限的天赋潜力,变成无限的成长实力。

本部高中高一年级肖凯言同学认为:我觉得天赋这个东西没必要去和别人做过多的比较,这会把自己搞的很累。历史上有那么多伟人,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靠几成天赋和几成努力才能达到这个成果。我们去看别人只是看外在表现,但成长和进步这种内化的东西只有自己能体会得到,而进步是离不开努力的。况且我们也不知道别人的天赋,到底是天生的,还是靠默默努力显化出来的。所以不要回头去比较跑道起点,只管目光一直盯着前方,你就一定会在人生的跑道上越跑越快。

互动畅所言 阅读促成长

现场互动环节,本部初中侯宇安、庄梓琳二位同学积极发问,提出学习和交友上的一些困惑。学长们微笑解答,同学们专注倾听,有的同学还举手准备补充提问,氛围热情融洽。经纶学子积极主动,自信分享。

李希然同学:本次活动我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方法——背不下来的单词就在纸上反复抄写直到记住;多给同学讲题,一旦卡壳就说明这里掌握不牢,必须重点复习;还要把考试错题认真誊抄在错题本上,时常回顾,避免再犯。

王梓曦同学:学长学姐分享的错题本和背英语单词的方法能高效背诵、查漏补缺。生活中,他们通过写诗、运动等爱好放松,让我明白平衡学习与生活是十分重要的。面对挫败与不被理解,积极调整心态、主动沟通,努力比天赋更关键,持续付出才能进步,未来我会试着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崔涵煜同学:此次活动我对于目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一个深刻的反思,找到了许多欠缺和不足。我将会汲取这次活动给我带来的思想养料,进一步改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我,争取做一名更加优秀的初中生。

王一诺同学:时间管理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费曼学习法等技巧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关于天才与努力,一位学姐的话点醒了我: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天赋决定起点,但努力决定你能跑多远。

刘骐玮同学:一位学姐的话让我特别有感触,她说:“我们可能站在不同起跑线上,但当起跑之后再回头看起跑线的人,只会减速。”这让我突然明白,与其总是纠结自己从哪里起步、和别人差距多大,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前进的脚步上。还有学姐补充说:“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不是你站在哪里,速度怎样,而是你朝那个方向跑了多远,达到了怎么样的高度。”

本次“学长特别课堂”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对于经纶学子而言,这是一场关于成长的“启蒙课”——从杂志展览中触摸文脉,从美文品读中感受阅读力量,从学长分享中找到前行方向。未来,陈经纶中学语文阅读课程建设,将继续为学生搭建“人文阅读”平台,将校内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来源:冯淑娟 谢涛 申军娟)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